來稿|新加坡有OpenAI,香港又有什麼?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張景宜

這個月在科技界其中幾個大新聞,當然是 Tesla 推出的自動駕駛的士,以及OpenAI權鬥及在新加坡擴大發展和招聘。曾經合作的一位東南亞同事,當年在泰國工作,疫情時轉到美國,再加入OpenAI後前往新加坡主理亞洲業務。想帶出的重點是,過去十多年,不論是新加坡和內地城市,都全力將創科發展納入總體經濟規劃,這也讓不少人投身了這個行業。反觀香港,在過去一段時間,有點在食老本,還依賴著金融和炒賣,坐鎮中環的還是Old Money為主。

香港錯過了大疆,也沒辦法孕育到太多的獨角獸,一河之隔的深圳,南面的新加坡,北面的韓國近年全力推進,成功發展起園區和產業經濟。香港要急起直追,本屆政府確實提速起來,從特首到局長都迅速設立多個扶持創科的政策,也漸見成效,讓百度、華為和幾家跨國企業進駐科技園。但是筆者認為,今時今日這個香港速度還是未夠,我們要用光速去追趕,才能從世界各地搶奪人才和資金。除了項目基金,我們需要雷厲風行和突破框框,期望施政報告能夠推動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將北部都會區一成而地和港深創科園土地以一折賣給重點企業,或是用市價一成租用給企業十五至二十年。我們需要摒棄以前的土地政策和舊有思維,當中環的寫字樓標價 40元一呎租值,理論上河套園區的租金應該是10元。更重要的是,當深圳園區已經逐步成形,新加坡Tuas園區已經有多家企業廠房在興建,港深創科園的大樓還在慢慢起。時間不留人,我們回想一下,如果Tesla想在香港設廠,榮耀想在香港生產手機,它們應該沒有時間走流程,投地或是入表租辦公室,需要的是從管理層至租務,連結各地的經貿辦,推動特定的方案,然後開誠佈公地向公眾宣布。

有評論總說,要防範官商勾結,按程序辦事才是香港傳統,他們這個論調只是停留了在上個世紀。今日政府和園區要交代的,是七百多萬人未來二、三十年的經濟發展,要向國家定期匯報國際創科中心發展成什麼樣才對。當真正談好首批企業,也許為它們提供了資金,也許一半的員工的薪金都獲得減免,也許大部分的前期機器都獲得資助,但往後帶來的收益卻是無上限的,為什麼呢?這就像賣樓和賣電話一樣,第一批客戶當然是有優惠,最好還是有限定名額,之後自然會吸引到其他客戶來查詢。有了首批重點企業進駐,甚至是發生企業捨新加坡來香港,這就是真正的成功。

第二,政府應把引進辦和人才辦合歸財政司司長統籌和監督,並進一步注資和擴充編制。目前發展勢頭良好,工作突出,但明顯是跟當初成立的目標和編制不合,現時據了解,兩個辦公室的人員都經常要加班,接收到的查詢也是海量的。短期方案是,在1823調配資深人員作為兩辦的前線客戶主任,盡快增聘非公務員職位,在金融,創科,生命健康領域招聘人才,同時在數碼港,科技園借調五至十個負責夥伴合作的人員加入,讓園區另外招聘補位加快人員配置。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建議是,企業來了,自然跟上的就是技術團隊和執行人員。地區有關愛隊,創科社區也應該有關愛隊,照顧這些新來港精英在教育,文化,理財等有家的感覺,這樣才能長遠留住人才。在招商引資的大策略下,教育局和民青局的角色也同樣重要,因此,引進辦和人才辦其實也需要借調教育主任、稅務主任及擁有豐富地區民政經驗的人員加入,這樣才能夠建立起全方位機動團隊。

作者張景宜從事公關行業,曾於新加坡電視台和本地媒體擔任編導。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