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珮|振興旅遊業 發展水資源及跳島遊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撰文:陳家珮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旅遊業一向是香港傳統四大經濟支柱之一,旅遊業興旺亦會帶動其他行業發展。本屆特區政府設立文體旅局,亦突顯了對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的重視,實踐以賽促旅、以文塑旅、以盛事為旅客打造高品質旅港體驗,向世界説好香港故事。早前,夏寶龍主任提出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理念,既是發展目標,也能營造一種新氛圍,讓旅客發掘拓展腳步,不單深入城市,也走進鄉郊,感受香港的多元魅力。

根據海外市場調查研究公司發表2023年「全球百大旅遊目的地城市」,香港位列前20內。而在另一本海外旅遊雜誌「2024年全球最佳城市」排名上,香港亦躋身50大內。由此可見,目前香港在國際上的旅遊吸引力仍然強勁。不過,香港不能固步自封,必須時刻思考如何提升旅遊優勢。

近年,愈來愈多旅客認識到,香港除了是高樓林立的繁華大都會外,同時亦坐擁很多優美的大自然風景和生態資源,這當然是得益於我們有四成土地是受保護的郊野公園,旅客來港,在市區享受美食及購物樂趣,亦可輕易安排同日行程到郊區探索。

在眾多生態資源中,我認為香港的水資源甚具旅遊潛力。香港四面環海,既有足夠的景點,也可推動豐富的水上活動來吸引旅客。

去年暑假,我與我的子女參加了海洋公園舉辦的南區夏日獨木舟生態體驗日,在五小時的體驗中,我們划着獨木舟深度體驗大自然,近距離欣賞海蝕洞,一睹南區優美風景面貌,認識不同品種的海洋生物,亦了解到海洋垃圾如何破壞生態環境。我認為類似的活動能提升下一代的保育意識,非常有意義。可惜這活動去年只維持一個月,今年未知會否再辦。但我相信南區有空間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除了本地家庭,也可吸引旅客參加。

位於清水灣半島東面的綠蛋島,近年因水清景靚而成為打卡勝地。(資料圖片)

除了南區,香港東邊水域由於有天然屏障保護,水質向來清澈,同樣具備發展潛力。例如清水灣對出的綠蛋島,近年因水清景靚而成為打卡勝地,很多人特地去潛水及進行水上活動;綠蛋島向東北稍移,即為糧船灣等海島,以六角形火山岩柱聞名,更加在2022年入選成為首批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為全球罕見的地質奇觀;糧船灣向北航行,則是我們的海下灣海岸公園,旅客可以乘坐珊瑚船,透過玻璃船底欣賞珊瑚和海洋生物。以上的景點和活動本身已頗具吸引力,如果能夠連結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親水行程,相信能成為吸引來港旅客的「生招牌」。

另外,外國部分地方時興「跳島遊」(Island Hopping),旅客在短時期內連續走訪不同海島,享受多元玩意和樂趣。其實香港擁有超過250個不同大小的島嶼,而且很多相距不遠,有潛力往這方向發展。現時香港亦有舉辦以島嶼為單位的西貢海島藝術節,在鹽田梓、橋咀洲、滘西洲及糧船灣四個島嶼放置藝術品,並結合島嶼的歷史、文化、古蹟、自然景觀,提供多元旅遊體驗。我認為特區政府亦應考慮向此方向發展,發掘出每個島嶼的特色和潛力,組成不同的島嶼行程,推出有香港特色的「跳島遊」。

要「提速」發展「跳島遊」,特區政府的政策支援必不可缺,例如增加便利出海活動的碼頭、完善水上活動的監管,甚至引導業界在合適的島嶼上開發水上度假村等。最後,我們必須確保在發展與生態之間取得平衡,研究島嶼的承受力,避免過度開發。

本文作者陳家珮是新民黨立法會議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