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淘寶順豐大戰 對香港有何啟示
內地最大網購商淘寶與最大物流商順豐,早前發生業務爭拗,令網購送貨服務大混亂。雖然不少人「加把嘴」評論此事,甚至選邊站支持其中一方,但兩家大企業的角力並非是一場「正邪之爭」,而是資本之間在商言商的博奕。這件事最終在內地官方介入下平息,不過如果同類事件發生在奉行「自由市場」的香港,又會有甚麼結果?
四大巨頭角力 資本博奕逐利
上個星期,與淘寶同為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與順豐之間發生數據「斷交」事件,雙方都指摘對方才是率先「反檯」的一個,但其客觀結果是消費者在淘寶網購物後,無法追蹤順豐的送貨物流資訊,意味消費者在淘寶購物後,所購貨件何時送到根本無法得知,儼如跌進黑洞。
兩大巨頭過招,不少人以「食花生」的態度觀戰,甚至加把嘴、選邊站,如另一大型網購平台京東,以至港人所熟悉的騰訊,均站在順豐一方,令事件由阿里與順豐的角力,變成阿里、順豐、京東、騰訊的四巨頭大戰。
對於阿里與順豐到底在爭甚麼「數據」,爭得要翻臉割蓆,或許不少人一時之間難以理解。其實阿里旗下的菜鳥物流,並不是一家傳統上經營運輸、派人送貨,和順豐直接競爭的物流公司,而是物流數據的平台,透過收集全國的網購訂單資料,以至各家物流商的運力等大數據,作出最具效率的物流安排。但在具體運作層面,這種業務發展下去,必定觸及快遞貨品的送貨訂單分配問題,變相掌握了各家物流商的生殺大權,遭到物流商抗拒亦是相當正常。
企業在商言商 民眾權益誰顧?
因此,阿里與順豐之間其實並不是甚麼「正邪之爭」,兩者都只是在商言商──一個要擴展業務、一個要捍衛自身利益,說穿了只是一場資本之間的博奕而已。然而,網購已經成為內地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阿里與順豐對撼,實實在在地影響了普羅民眾的權利,正因如此,內地官方很快便介入了這場爭端,要求兩家公司先重新聯網,保障消費者的利益,業務上的爭拗另行處理。
但是,如果阿里與順豐之間的爭拗發生在香港,到底事態又會如何發展?會不會因為兩家都是商業機構、事件又涉及商業利益上的紛爭,政府又以「不介入市場」的借口諸多推搪,任由消費者成為資本博奕之下的炮灰?
「自由市場」擺中間 公眾利益靠邊站?
當然,這只是一個純粹假設的答問。但按照過往的經驗,當一些商業機構打著「自由市場」的旗號,其業務發展進程影響到一般小市民的利益時,政府往往擺出一個兩手一攤、兩肩一聳、無可奈何的官僚嘴臉,無論對著港鐵也好、領展也罷,以至其他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商業機構,都是如此,仿佛在「自由市場」之前,市民的利益都要靠邊站。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在擔任政務司長時曾指出,香港有三座大山:港鐵、領展、強積金。但政府擺出希望為市民移山的姿態,又似乎不願意「落水」,繼續放任為之。由此來看,政府到底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