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當「算死草」的港鐵 也談一帶一路商機
自從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發展一帶一路以來,潑冷水的言論不絕於耳,甚至有人認為這只是中國在發「中國夢」,最終只會倒錢落海。然而,向來精打細算,連小市民口袋裏的一角幾毫也要賺到盡的港鐵,卻表示一帶一路長遠會為集來帶來機遇,厚著臉皮要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合作參與吉隆坡至新加坡的高鐵工程。當「算死草」港鐵也想分一杯羹,一帶一路真的只是「有出無入」的蝕本生意嗎?
日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港以至西方輿論都充斥着不少懷疑論,近日英國《金融時報》就刊登了一篇名為「One Belt, One Road - and many questions」的文章,質疑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動機,進而「憂慮」這項倡議會帶來不少負面效果。
一帶一路是盲目投資? 偷雞唔到蝕揸米?
簡單說說這篇評論,作者的脈絡很清晰,就是中國的動機若然良好,那可能會帶來正面影響;反之亦然。據文章大意,中國的動機,一方面是借出口過剩產能以克服發展放緩問題,另一方面則透過資金援助以使沿線國家屈服在中國的霸權之下,一箭雙鵰。但是,作者認為這種心態可能會令中國提出苛刻的支援條件,乃至不顧沿線國家的真正需要而盲目投資,令沿線國家得建設而無用,因而無法償還貸款,最後反而拖累中國經濟體系——用粵諺總結,中國很可能「偷雞唔到蝕揸米」。
要驗證一帶一路是否如該文的作者所述般,是一門極可能「累人累己」的虧本生意,不如看看港鐵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眾所周知,港鐵管理層向來錙銖必較,自恃有「可加可減」機制的袒護,連小市民口袋裏的一元幾角也要「賺到盡」。但是,一家連幾個銅板都不肯放過、眼裏只有錢、錢、錢的企業,竟然也會談一帶一路──即是一些人口中「蝕硬」的生意,背後又是甚麼道理?
隆新高鐵招標 為何惹港鐵垂涎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計劃興建連接吉隆坡與新加坡、全長350公里的「隆新高鐵」,其投資額估計達120億至150億美元,建成後載客量估計可達每年1790萬人次。如此龐大的基建工程,除了涉及融資、設計、施工等需求,更包括竣工後的鐵路營運、設備維護等等需要,在這些方面素有經驗的港鐵眼中,「隆新高鐵」就有如一塊惹人垂涎肥肉。
或因如此,港鐵主席馬時亨早前表示,有興趣與中國鐵路總公司聯手競投「隆新高鐵」,只是「神女有心,襄王無夢」,中鐵總稱從未考慮與港鐵合作,令厚著臉皮尋求合作的港鐵慘食檸檬。除中鐵之外,競投「隆新高鐵」的還包括來自日本、韓國、德國、法國的企業。如果這個項目注定蝕本,甚至如一些人所指,協助外國進行基建投資,是一門「偷雞唔到蝕揸米」的虧本生意,為何連一向睇錢大過天的港鐵管理層,以至多個國家的企業,也要爭相參與?
當然,任何生意都有風險,但正如港鐵主席馬時亨所說,「一帶一路一定會帶來很多機遇,但港鐵同時很小心」——但「小心」不代表要綁手綁腳。危與機,從來都是雙生兒,香港在過去大半個世紀中,準確地判斷了中國國情發展,利用國內政局轉變的機遇,一再地推動經濟向前發展。反而回歸後,出於「被規劃」一類的迷思,社會對國內國策發展,抱持過多不必要的懷疑,甚至有避之則吉的趨向,錯失了不少發展機遇。對於香港是否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潑冷水的人也不在少數,至於這是否合理懷疑?只打謀利算盤的港鐵大概作了最佳示範。資源、知識與經驗的累積,時不待人,這點值得還在抱着懷疑論的港人深思。
馬歇爾計劃珠玉在前 一帶一路卻注定失敗?
事實上,如果一些香港人仍對一帶一路有疑問,不妨看看另一個類似的成功經驗,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協助歐洲重建復興。根據一般理解,馬歇爾計劃不只對美國有利,助美國企業開拓龐大的歐洲大陸市場,更有助歐洲各國從二戰的頹垣敗瓦中恢復過來,應該算是好事一宗、合理交易。
在2014年底已刊文分析一帶一路的《外交家》(The Diplomat)編輯 Shannon Tiezzi,則把一帶一路與馬歇爾相提並論,認為兩者同是以經濟力量,確保外交政策與國際影響力的手段,而且須補充一點是,相比馬歇爾計劃的排他性,一帶一路卻有更強的共容性。就連一些國內學者也不諱言說到,中國要參考美國援助他國經驗,如中央財經大學國際政治系白雲真教授就說:「中國既需要一如既往地發揚頗具特色的自身援助經驗,也需要創新性地借鑒美國等國家對外援助或發展合作的成功做法。」
信「末日博士」 不如看「賺到盡」的港鐵
但為什麼馬歇爾計劃沒有問題、甚至是成功例子,但卻判定一帶一路注定要「倒錢落海」?這大概與西方的偏見有關。抱持這種西方思維的評論者,早在中國開放改革之初,已大撥冷水,部分人更曾認為中國要發展起來,需要的時間大概要以「世紀」計。現時他們普遍看淡一帶一路,除了秉持對中國一貫的負面評價外,同時也是在質疑沿線國家的發展能力,認為中國是在資助扶不起的阿斗。加上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疑慮、宗教極端勢力和恐怖主義威脅、地區關鍵大國的掣肘和價值觀差異等挑戰,一帶一路注定失敗——一如他們在40年前低估中國的發展可能性。
因此,要理解一帶一路是充滿商機的大生意,還是滿布地雷、必蝕無疑的買賣,與其看一些長年唱淡中國、卻又不斷睇錯的「末日博士」在紙上談兵,不如看看「唯利是圖」的港鐵,是如何分析一帶一路的危與機,可能更有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