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官員須磨礪 梅花香不會自來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下屆港府除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連任外,他轄下的部份政策局長亦獲順利過渡,當中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該局負責「制訂財政政策事宜」,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稅收入自然也在其中,然而近年香港賦稅的公平性愈來愈受質疑。隨着司長、局長確定連任,他們不能回避檢討本地稅制。

日前許正宇在歐洲聯盟駐港澳辦事處、香港歐洲商務協會合辦的「歐盟——香港合作交流論壇」上發表演講,提到港府正準備具體的改革方案優化現行徵稅機制,以應對離岸空殼公司透過「雙重不徵稅」而在稅負上獲得利益的情況,並且重申港府會繼續透過低稅率政策保護本地營商環境。

許正宇。(李澤彤攝)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文件顯示,政府計劃於今年10月提出修訂針對「外地被動收入」稅務安排的立法建議,「有關建議適用於在本港沒有實質經濟活動的公司,以打擊跨境避稅」,並且會於下個月就相關事宜諮詢該委員會。此外,許正宇亦提到當局已經發出一份諮詢文件,就如何最好地減輕納稅人的合規負擔徵求市場意見。

再三陷入賦稅不公嫌疑

許正宇發言的背景,是歐盟去年10月再次把香港列入「不合作稅務管轄區」的觀察名單,理由是現行的海外來源收入免稅機制有損公平。早於2015年,香港就曾被短暫列入歐盟成員國西班牙的「不合作稅務管轄區」名單;而在2017年至2018年間,香港亦因稅制欠缺透明度及損害公平一度進入歐盟觀察名單。

港府已承諾年底前盡快改善今次被特別關注的海外來源收入免稅機制,可是各國漸加留意公平賦稅並非近期突然發生,偏偏香港卻一而再、再而三被質疑稅制不公,正好說明本地稅制在這方面確實存在不足之處,加上特區政府過去總以「嘆慢板」的態度回應有關問題,所以才會導致香港在國際稅務合作前益趨被動。

本地徵稅同樣需要改革

隨着包括中國和香港在內的138個稅務管轄區就「全球最低稅率」達成了協議,各地政府擴闊稅基其實已是無可避免之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年初的財政預算案演辭,就表明會考慮從2024/2025課稅年度開始向跨國巨企徵收本地最低補足稅以保障本港徵稅權,屆時每年庫入可望增加約150億元。

「全球最低企業稅」的出現,警告香港需要摒棄「簡單低稅制」的舊思維。(Reuters)

雖然「全球最低稅率」僅是針對跨國巨企,但這仍然足以提醒主事官員未來不能再只考慮用低稅率政策遷就市場企業需要,尤其拓展稅源也應將提高本地企業利得稅稅率、調整薪俸稅累進幅度給列入議程,甚至檢討是否繼續容許選擇利用個人入息課稅形式得到税務寬減,如此方能將公平賦稅的精神更好地在本地體現出來。

國家與社會都期待下屆港府能為香港帶來「新氣象」、「新篇章」,但比起金融、房地、法治與其他政策範疇,新班子在稅制這個領域將會採取什麼方向尚不清晰。許正宇隨新團隊見記者時,形容香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香港要能得到梅花香,其實財金官員還需更多磨礪。新政府的財金官員班子是以舊人為主,我們也期望他們能展現出一些新作風,透過制定穩健的公平稅制,長遠幫助社會經濟的疫後恢復與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