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稅改建屋 幫年輕人置業
加拿大繼上星期公布禁止外國投資者購買物業兩年的財政預算案後,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於本周一(4月11日)再度發聲批評房地產市場的「代際不公(intergenerational injustice)」問題,並直言會盡力加快住房供應、壓制樓價升幅,好讓當地年輕一代能夠順利完成置業夢想、建設自己理想家園。
加拿大當局翌日(4月12日)公布的住房統計計劃最新數據顯示,持有多個物業的業主控制了接近三分之一住宅單位。最富裕的一成業主擁有大約四分之一住宅物業財產,而且其申報收入高於底層五成單一物業業主的總和。雖然各省首置買家數量近年有所上升,但他們跟租住單位者的收入差距仍是愈拉愈遠。這些數字反映該國住房不平等問題的嚴重程度。
徵稅有效壓仰炒樓風氣
早於2018年,溫哥華所在的卑詩省已經採取積極措施來穩控樓市及保障房屋的可負擔性,當中包括針對省內住宅單位推行「投機及空置稅(speculation and vacancy tax)」。這個稅種主要考慮房屋實際用途如何,同時亦不理會有關單位的一手或二手性質。假若單位同年非用於自住或沒出租予人六個月以上,該物業將要繳納等同單位估價0.5%至2%的稅項。
配合提高豪宅的交易稅、學校稅等其他同類政策,卑詩省的「投機及空置稅」近年在遏止炒賣樓房風氣上初見成效。包括溫哥華在內該省大部分都會區的重覆置業買家明顯減少,與此相對則是首置買家數量明顯上升,人口增長迅速的西南部基隆納區更能看到35歲以下買家增長。甚至聯邦政府近日決定要禁止外國人置業,也只是卑詩省上調外國人置業稅率的延伸而已。
其實若論持有單一與多數住宅物業者間的數字差距,香港無疑較加拿大更為嚴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上月提交給立法會的文件便指出,2021-22年度獲得最高差餉寬免額的首百位差餉繳納人合共持有高達19,400個住宅單位。港府官員儘管願意為此檢討差餉制度,但真正對準問題焦點的空置稅、資產增值稅事宜依舊懸而未決,與加拿大相比之下哪邊更有決心不言而喻。
重點仍在提高建房數量
況且除了壓抑炒風的政策外,加拿大聯邦的政府財政預算案還計劃在住房上投資101.4億加幣(約即630億港元),務求於十年內將當地的房屋建設步伐由每年20萬個單位加快一倍。反觀近年特區政府多次表示加快覓地建屋,社會始終沒能見到明顯成績之餘,倒是過去十年一般平均輪候公屋時間卻由兩年變為六年。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香港在建屋問題的某些環節上確實做得比加拿大好。譬如安大略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早前一直高調批評發展商施工許可的審批過程緩慢推高當地樓價。世界銀行《2020年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20)》評估在這方面花費249日的加國為全球第64位,而只需要69日的香港則是全球第一。
不過正如古人所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其他地區做不好的部分,香港固然需要自我反省有否犯下相同過失;對於別人那些值得仿傚之處,我們亦應該虛心學習和借鏡。同樣面對着房屋「代際不公」的香港與加拿大,後者已經展示出了深刻改革和解決問題的魄力,前者是不是也應該反思自己表現能否再作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