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城市不能只靠機管局
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周四(26日)出席活動時,提及發展香港機場成為一個航天城的理念。他指出雖然航空業受到疫情衝擊正處於低谷,但貨運量過去幾年仍然有所增加,預期在世界漸漸復常後航空業將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因此航天城有巨大的潛力。
正如林天福提到,航天城並非新概念。至少在2018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就提及到邀請機管局就機場人工島、機場三跑系統、航天城發展項目以及當時剛獲機管局收購私人權益的亞洲博覽館,提交一份「機場城市」的發展方案。此後「機場城市」亦出現於每年的施政報告當中。疫情無疑給機場發展計劃帶來了意外的阻擾,不過即使不計及疫情,計劃本來也面對不少挑戰。
傳統商場發展模式 與東涌功能重複
「機場城市」的概念聽起來非常吸引,但執行起來並不簡單。現時機管局在機場北商業區大力發展的「SKYCITY航天城」計劃,除了亞洲博覽館及其他一些會議設施具備有展覽及會議功能之外,主體仍然是傳統的商場發展模式。將於今年7月啟用的中心項目11 SKIES的定位是「一站式零售餐飲娛樂商業區」並由新世界發展營運,本質與一個大型綜合型商場如APM或Megabox等接近。
然而,離機場不遠的東涌也有類似的大型商業區,其功能恐怕與新的航天城重疊。因此在機場上再建立一站式大型商場其實並不足夠,機場附近需要的不能只是一個另類的地產項目。在發展航天城的時候,應該要更具體考慮到與東涌鄰近地區的發展配合,而非只是視其為一個獨立的項目。
發展航天城不應單靠機管局
這同時也反映了,要完善地發展「機場城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現時政府在機場城市的發展上相當依賴機管局的建議,但機管局畢竟考慮的只是機場本身,對於其他因素並非都能周詳考慮。例如上述提到與東涌的分區便不是機管局所能管轄的範圍。
除此之外,機場城市的發展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元素配合香港整體的發展,又或是與內地大灣區其他機場做好明確的分工,也都不是機管局的權責範圍。例如,是否可考慮在機場城市範圍內加入像飛機零件、維修等高增值產業,配合整個商業區的發展。若要在商場以外引入更多地標及景點,都需要更多其他政府部門的配合。因此,如果想機場城市能有更好的發展,政府必須參與更多,而非只依靠機管局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