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出行」要增加而非減少功能
衛生防護中心在星期日(2月27日)表示,當局已取消將出現個案的食肆等處所納入強制檢測範圍,而「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亦會暫停發出相關的「感染風險通知」。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原因是這類場所遍佈全港導致執行上無法做到,但同時又補充稱公眾不能夠疏於防範,有病徵的市民仍要盡快檢測。歐家榮周一(2月28日)重申牽涉的場所、通知太多,所以要等到未來有條件重啟深入流行病學調查,才可能會再次使用它們協助追蹤。
礙於本地疫情持續擴散,政府檢測能力無法追上需要,取消強檢安排也是無可厚非。可是「安心出行」主要用途在於方便市民記錄行蹤,並且查知自身有無感染風險,假若當局不再發出「感染風險通知」,程式對大部分人來說,真正有效功能恐怕就只餘下保存電子針卡、豁免接種疫苗證明書或檢測紀錄,亦即單純用作電子版「疫苗通行證」。
通知感染風險仍有需要
其實過去幾波疫情期間,「安心出行」程式除了配合強檢公告發出「感染風險通知」之外,也曾經有呼籲「願檢盡檢」的非強檢潛在感染風險通知。前者行蹤是與確診者直接於同時段、同地點重疊,後者則面向曾在接近時段到過鄰近地點的市民。就算當局取消強檢公告、承認自行快檢,程式依舊可以利用後一途徑繼續發放訊息,協助市民判斷要否進行快檢。
況且在疫苗通行證實施以後,「安心出行」記錄行蹤應該更為全面,而衛生防護中心一早就已經有要求確診者上載應用程式中的出行記錄,此等資訊對於防疫作用彌足珍貴,不當輕易棄之不用。既然當局認為牽涉處所、通知數量太多可能令人無秉適從,程式的通知模式亦不妨作出改變,例如單純透過自動比對計算近期接近確診者的地點數目,而非再像之前那樣針對各個場所逐一發出「感染風險通知」。
新增功能配合抗疫措施
另一方面,社會基於不同原由對深喉唾液測試樣本收集包仍有相當需求,導致日前再次出現持多張「八達通」卡重覆領取採樣本的「排隊黨」。為免此種情況阻礙其他市民領取,自動派發機或可考慮改用「安心出行」為判斷標準,程式當中則加入24小時領取一次的限制,並配合利用針卡等個人紀錄來確保領取者沒有「一人多機」重覆領取。
還有在近月陸陸續續推出的其他配合防疫措施,「安心出行」作為市民主要抗疫工具,當中也要盡快加上相關的連結及資訊。譬如程式本身備有掃瞄的士車廂車牌功能,裏邊就可以新增相關的預約抗疫專用的士選項。至於檢測站不久前引進實時遙距排隊系統,輪候情況亦應該研究能不能嵌入「安心出行」界面之內。其餘跟疫情或疫苗相關資訊,也可跟從坊間過往倡議擇要加入。
回看政府前年底推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時,聲稱它「旨在鼓勵市民養成記錄出行的習慣,有助減低病毒進一步擴散的風險,利用科技支援抗疫,同心守護香港。」假若市民自行記錄出行資訊不會再被當局用於抗疫,程式本身又沒適時配合新的防疫措施加入對應功能,單是用來充當在「疫苗通行證」下的電子針卡,如此做法似乎有違「安心出行」設計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