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說明事在人為 疫情肆虐不能豪賭
北京冬奧進入最後幾天。在疫情大流行間舉行這個多達1.5萬人參與的體育盛事極具挑戰性,中國內地採取了「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在高效嚴謹的閉環管理下,冬奧至今運作理想。環內雖錄得數百宗確診,但病毒卻沒有向環外傳播的跡象。
美聯社上周五便刊出評論《北京具野心的奧運新冠氣泡:至今還不錯》(Beijing’s ambitious Olympic COVID bubble: So far, so good),形容中國在維持病毒清零的同時舉辦冬奧尤如一場豪賭(serious gamble),但至今為止卻似乎很成功。
冬奧證明「清零」仍然可行
在冬奧之前,西方對於中國「動態清零」的質疑之聲不絕於耳,除了質疑代價過高,也認為Omicron等新變種轉播力極高,中國沒可能將病毒封閉於國外。美國政治智庫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發布的2022世界十大風險便直指中國清零將失敗,並成為今年最大的全球風險。去年12月至今年初,內地多地陸續有地區感染出現,西安甚至要封城個多月,似乎印證了這個說法。
不過年初的疫情在內地緊急應對之後快速受控,Omicron並沒有想像中在社區爆發。而冬奧的閉環管理如果能堅持到最後,那將是中國「動態清零」再次成功戰勝病毒的有力證據。這也是為何美聯社的文章通過訪問香港大學的公共衛生專家Karen Grépin指出,如果連冬奧這麼大規模的活動也能處理好的話,也許中國可以有把握繼續執行「動態清零」。
「清零」並不是一場賭博
美聯社的文章形容冬奧的閉環尤如「豪賭」。從西方的角度看也許如此,不過從中國的角度而言冬奧防疫的成功並非什麼賭博,而是基於精密科學管理與工作人員不懈的努力付出,反映了「動態清零」並非「挾泰山以超北海」之事,成功事在人為。
反過來說,放棄「清零」而「躺平」應對疫情,我們既沒有把握病毒不會向更壞的方向變種、更沒有把握可以確保社會及醫療資源能應付得了疫情肆虐,這樣也許才是最大的豪賭,是以社會利益和人民性命為注碼,賭疫情會自然朝好的方向發展。
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後,有很多人質疑已無法維持「動態清零」,認為不如「躺平」接受與病毒共存。然而,香港還未用盡一切辦法,亦未盡一切的努力,不應該在此放棄。本周三(16日)中聯辦轄下報章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香港疫情的指示,當中就提到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及「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控制疫情,顯示出政府還有大量工作可以做。
冬奧的成功展示防疫並非賭博的道理。香港政府和市民現時應該展示出決心與病毒決鬥。只要我們堅持以科學方法防疫,以毅力克服困難,控制當下疫情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