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李浩然|「動態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動態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兩種抗疫路線引起社會爭論。有人提出抗疫策略要結合當地社會結構和政府能力等客觀條件,但這種想法未有考慮到社會文化中對生命的認知。

來稿作者:李浩然議員

膚淺而盲目的跟風

採取「與病毒共存」且醫療能力較強的代表是美國和英國。目前,這兩個國家在新冠疫情當中,已經分別失去了大約0.3%和0.2%的人囗,即美國失去了大約100萬條人命,英國大約是16萬。按此比例計算,如果香港採取同樣的抗疫策略,我們可能需要做好失去大約二萬個生命的心理準備。這是否香港社會能夠承受之重?

事實上,美、英等西方國家之所以採取「與病毒共存」,並不完全是主觀意願,一定程度上是無可奈何的舉措。在香港,部分人主張仿效「與病毒共存」,所列舉的理據,不外乎「難以清零」、「個人自由」、「美英是先進國家」,以至引用香港「有數十萬非華人常住居民」、「有近十萬人在歐洲旅居」等數據,認為香港應盡快同西方國家通關。不過,這些思考都是膚淺和皮毛的跟風,忽略了香港作為華人社會主體的根,以及由此而產生對生命的認知、對政府的期望。

華人社會期望無限責任政府

簡單來說,香港社會一定無法接受過萬人口因一場疫情死亡,這反映出華人對生命的看法,這種看法跟西方社會存在根本不同,亦因而衍生出對政府抗疫能力和成效的不同預期。在西方國家,百分之零點幾的死亡率固然會造成大眾對政府的不滿,但這樣的死亡率若是發生在華人社會,已足以導致政府倒台。這就是東西方對生命認知的不同,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其中一個具體表現。我們討論抗疫策略時,亦應以此作為起點。

習近平主席近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特區政府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同時指示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全力支持和幫助香港特區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這就是中國人對生命的認知,把人的生命放在最高位置,不惜一切代價守護每一個人的健康。正是因為這種積極態度,中央政府在面對疫情時總是迎難而上,而不像一些西方國家總是把「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那個能力」掛在嘴邊。迎難而上,就是要在不具備某種所需的能力時,想辦法構建這種能力的決心。歸根究柢,這是管治者對人民生命負責到底的決心,更是對華人社會期望無限責任政府的回應。

經過過去兩年的實踐,其實抗疫路線之爭的結論已經顯而易見。從道德認受性、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發展成果等方面來看,內地的社會機制和發展道路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幾千年來,傳染病一直是影響人類發展和歷史走向的重大課題。中國人通過自身實踐,找到了人類對抗大規模傳染病的有效方法。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

香港應進入新一階段的抗疫鬥爭

按照目前第五波疫情的發展,香港面對極大困難。承上所說的中國人文化態度,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盡可能降低病死率。結合現有政策措施、內地支援和香港自身條件,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供政府和社會參考:

1.繼續開拓更多隔離設施,例如亞博館、會展、酒店等。這方面政府近日已經有所行動,希望盡快有更具體的落實成果。

2.做好對接內地支援人員、支援物資來港的工作,尤其是釐清政府各工作小組的負責範疇,同時及時向市民發放相關資訊,增強社會信心。

3.後續應進行分區圍封,以主動方式實行全民檢測,而當一個屋苑錄得超過一定數量的確診病例時,便須考慮封閉隔離檢測一周,同時需盡快展開封區檢測的可行性驗證。

4.延長疫苗接種中心的開放時間,從而增加接種量,同時研究向長者較多的屋邨派出疫苗接種隊,加強保護高危人士。

5.提前做好準備和預案,在必要時運用「緊急法」應對疫情。

6.針對部分人以另一不上網的手機逃避「安心出行」記錄的情況,需真正落實「安心出行」實名制,使用個案定位追蹤功能,同時通過大數據加強疫情監測,做好科技抗疫。

7.充分動員醫科及護理系學生、公務員、社會團體和義工參加抗疫,善用立法會議員從不同範疇調動的抗疫資源。

8.給予合法逗留訪客與香港居民同等的2019冠狀病毒病治療收費標準。病毒不會分辨國籍,任何人感染都會導致大規模擴散。

9.參考內地經驗,善用中醫中藥在治療和預防方面的功效,結合視像診症,紓緩前線醫護壓力。

作者李浩然是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基本法基金會會長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