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互信才能堵塞防疫漏洞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新冠病毒望月樓群組個案上月27日爆發後,至周一(3日)仍然未能聯絡六名食客接受強制檢測。事件揭示了「安心出行」缺乏追蹤感染功能是程式的漏洞,潛藏社區傳播風險,官民雙方如今也要汲取教訓。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在周一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政府已把大部分與染疫機組人員同時段用膳的顧客送往檢疫中心,但仍有一些食客未找到,部分因為現場輪候入座,部分則等候信用卡公司提供資料,呼籲他們盡快聯絡衞生防護中心。

「安心出行」本可找出所有食客

政府本可利用「安心出行」找出所有同時段的食客。早前政府才規定所有食客也須登入應用程式,若然政府在更早時間要求市民實名登記程式,而且要每天上網比對市民和確診者的出現地點,當有市民在事發一兩天後仍然逃避強制檢測和檢疫,政府就可以直接聯絡他們,乃至依據違反防疫規例而具名通緝。如此一來,整個確認高風險者,圍堵傳播鏈的時間可以更短,工作效率更高,而查閱信用卡交易的過程也可省卻,或者只作參考用途。

有身穿保護衣物人員在望月樓調查及消毒。(鄭秋玲攝)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日前慨嘆本地追蹤接觸者的技術非常落後。但開發相關科技絕對不難,問題是相當數量的市民仍然拒絕提供出行資訊給政府,質疑政府取得訊息後會有其他用途,而政府在此輪爆疫前亦感到一定阻力。信用卡交易其實蘊含大量個人資料,但坊間對食肆的不滿聲音較政府在「安心出行」取得個人資料的不滿聲音輕。

缺乏互信 民生政治措施難推進

市民的懷疑情緒,近因是政府拒絕把「安心出行」開放源碼,讓公眾驗證程式有否隱藏功能。有資訊科技團體便批評政府,拖累公眾觀感。更根本而言,政治氣氛令過往的《版權條例》修訂、智慧燈柱等政策障礙重重,今次對「安心出行」的抗拒只是又一例子。後果是走漏個案,大量疫苗失實資訊充斥社會。

政府早前宣布,12月9日起進入全港食肆須使用安心出行。(資料圖片)

追蹤感染者的技術涉及私隱爭議,但正如袁國勇說,若果技術不好,無法盡早隔離患者,社區爆發將會嚴重,相信人人也希望聖誕的興旺市道能夠持續下去,醫院不用忙於應付新冠患者。所以為了公共健康,市民要放下私隱,容許政府透過「安心出行」收集足夠資料給政府,讓政府在追蹤傳播鏈時及時應用。

除了市民要理性看待追蹤防疫的重要,政府也應主動公開更多「安心出行」以及與之相關的「香港健康碼」程式設計,令市民信服沒有藉此採集過量資料。更進一步說,政府要視疫情為修補官民關係的契機,官民齊心戰勝疫情後,相信能為其他民生政治議題建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