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先緊才能後鬆
現時香港和內地依靠外防輸入阻擋新冠疫情在社區爆發,但面對極易傳播的Omicron變種病毒,連內地也一再出現城市失守個案,香港亦難完全避免。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和同袍提倡在抗疫戰上要反客為主,重點是推高疫苗接種率和實行疫苗護照,以應對病毒爆發風險和推動通關,值得政府和民間深思。為了日後生活復常,社會要盡快從嚴落實防疫措施。
袁國勇聯同兩名醫學學者孔繁毅和龍振邦在本周二(28日)撰文,參考醫學研究和外地例子後,提出三個要點。一是久守必失,社會無法永遠清零,而以封關達致清零長遠損害經濟。二是對外開放必然導致新冠患者急增,故市民必須廣泛接種疫苗以助減低死亡和重症個案。當下清零的目標是爭取空間催谷疫苗接種,尤其是針對接種率低的長者和兒童。醫管局要預留資源接收病人,度過後疫苗浪。三是為了催谷接種,政府有責任在顧及群體差異下,落實疫苗護照。四是為接種率訂下目標及時間,學者認為把握夏季疫情稍緩的時機開關,在明年7月達至99%免疫及完成三針接種。
抗疫須訂時間表路線圖
文章的最大作用是提醒香港市民,為了自身、親人和公共健康,個人需要放下選擇,強制遵守政府的抗疫措施;同時提醒香港政府,社會最終要與新冠病毒共存,通關對象不只在內地而是全球。政府為抗疫戰訂下時間表和路線圖,能夠鼓勵市民看清前路,增強遵守抗疫措施的意欲。要向病毒進攻,必須要官民合作。
香港現時的社交和出入境檢疫限制已經不少,要數算新猷,就是第三針和廣泛推行疫苗護照。對已打兩針的市民,第三針不難推廣。相較之下,疫苗護照比較棘手。在政策層面,只准許完成接種的市民進出指定場所,既保護不能接種疫苗人士的安全,亦藉加重自願不接種者的麻煩,改變他們行為。
決心推疫苗護照 安撫長者憂慮
可是,經歷十個月的接種時間,經歷商界抽獎活動、釷對政府、大學和公共機構員工新規、放寬食肆堂食規定,加上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年滿70歲的長者的接種率仍然偏低,只得三成多,表示他們對疫苗仍然相當憂慮,偏偏疫苗護照對他們的影響最明顯。政府既要繼續向他們力陳疫苗好處,更重要的是認真處理已知疫苗醫療事故的後續工作,並仔細交代康復和賠償事宜,令他們感受到政府在意異常個案,出了問題也不至於毀掉生活。不過,特首林鄭月娥在同日僅回應「適時考慮實行疫苗護照」,表示政府態度仍未堅決,亦在耽誤復常進程。
在袁國勇文章發表同日,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日前有染疫機組人員抵港後到處遊走。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Omicron在本地社區爆發的風險非常高,任何一點火花都可導致第五波疫情。當堵截疫情將愈加困難,政府要維持現行防疫限制,在疫情爆發更要盡速收緊之。同時間,政府要加緊推動市民接種疫苗,短期控制疫情爆發時的死亡和重症風險,長期則為放寬各項防疫限制以至通關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