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最後一哩路 熔斷機制是關鍵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率領代表團到深圳,周四(25日)與內地舉行第二次兩地防疫情況對接會議。香港與內地通關在望,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安排更須萬無一失,完善「安心出行」等措施有其需要。但另一方面,隨着防疫措施升級,政府亦可以考慮放寬食肆堂食人數限制等以便利經濟活動。

誠如特首林鄭月娥所言,香港不斷為通關創造條件,包括提高疫苗接種率,取消大部分人士免檢疫,以及強制更多處所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等。政府繼由月初起強制市民使用「安心出行」出入政府場地後,再宣布由下月9日起,擴展使用範圍至所有食肆、戲院、健身中心和酒店等受《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599F章規管的處所。病毒不會區分私人和公共場所,也不會區分食肆種類,加上「填紙仔」漏洞多多,更多場所掃碼有助相關政府部門追蹤感染途徑和找出緊密接觸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記者會上坦言,本港已達到「清零」的目標,惟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原則下,要不斷收緊和調較防疫措施,才能令疫情爆發風險降到最低,以便日後與內地通關。(梁鵬威攝)

回饋民間防疫努力 便利經濟活動

市民和商戶積極配合政府防疫安排,加上香港的新冠疫苗接種率終於達接種人口七成而第三針計劃反應不俗,政府也可以適當回饋民間。立竿見影的措施莫過於放寛食肆每枱人數至六人,放寬入座率上限等,讓民眾商界即時感受好處。

一些人對「安心出行」仍有抗拒,原因是使用障礙。早前有視障者接受報章訪問,提議更佳的使用方法,例如政府製作簡化版的應用程式,做到「一開就掃碼」,而場所職員又可在二掃碼紙上剪出缺角,方便他們對準位置。此外,政府亦可為無家者提供可攜式記錄裝置。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曾稱會研究改善方案,但迄今仍未交代進展。辦公室應快馬加鞭,減低弱勢社群的數碼差距。

港府強制所有政府場地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毗鄰朗豪坊的旺角熟食市場首當其衝,有餐廳老闆嘆食客大減。(張浩維攝)

熔斷機制 港府應爭取彈性空間

民間配合種種防疫措施,其中一個目的是為通關。有報章引述消息指香港和內地或在下月10日左右設1,000個配額和特定群組的免檢疫通關,而相比人數和群組,熔斷機制才是關鍵。港府和內地商討的難度不可低估,畢竟內地不容香港成為防疫缺口。在內地角度,準則愈嚴格,風險愈小。若參照澳門與內地的通關準則,那麼只要出現一宗源頭不明社區感染個案便要暫停,到14天後才恢復。然而,香港人口較澳門多,在來臨的冬、春季,外地回港人數增加,即使港府繼續嚴格酒店檢疫措施,也難保走漏社區個案。若然熔斷機制經常啟動,通關就名存實亡。

按照內地新近的疫情管控措施,若低風險區在14天內出現不多於十宗本土確診個案,會被視作中風險地區,十宗以上的小區為高風險地區,中、高風險地區的居民需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基於這個分類,港府可建議較內地中風險地區嚴格的標準釐定熔斷機制,除了感染人數達到十人外,亦包括出現兩個或以上群組爆發而不限人數,而經外地輸入個案而感染的個案亦計入本地個案。如此一來,萬一香港出現本地個案,也可避免兩地政府經常觸動熔斷機制,同時減低病毒輸出內地的風險,增加內地批准的信心。

香港近月的復甦,相當部分靠內部經濟,但真正推動力還在於與內地通關。進一步說,當內地香港通關順利,香港與澳門通關也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