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防疫又晚一步 行政效率高下立見
港府上星期三(8日)恢復從廣東省以外其他內地地區及澳門通過「回港易」計劃返港豁免檢疫安排,未料兩日後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隨即開始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澳門當局同日晚上已經漏夜宣布到過該縣的入境人士須接受一周以上醫學觀察,可是香港政府卻要等到上星期六(11日)下午5時才將該縣列入「回港易」計劃不適用的風險地區,回應速度再遭詬病落後澳門太多。
截至本星期一(13日),福建莆田市出現59起本土病例,另外同省的廈門市亦報告有33例,而澳門再一次在同日晚上收緊了當地來澳人士檢疫安排,香港則又拖到第二日早上9時才將廈門列為風險地區。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回港易」實施多時,港府理應一早懂得應變處理;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亦指政府要更緊貼內地疫情,並且主動追蹤早前由爆發疫情地區來港人士的行蹤。
港府行政效率持續低下
回想疫情爆發之初,香港政府在確保口罩供應、社交距離措施等安排就已經被澳門給比下去,其後又不只一次在防疫入境安排的反應速度上慢於對方。如果只是特區社會內部問題,我們尚可以用澳門人口規模少於香港一點來作解釋,然而香港公務員總人數接近澳門五倍,政府按理能有更多人手留意外部事態才對,結果本港在這方面表現仍持續比澳門緩慢得多,這必然是其行政效率低下的結果。
事實上港府行政效率低下的問題,近年已經逐漸「衝出國際」。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早前發表最新一年的《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的「官僚」項目排名從2017年前的第3位大幅倒退至第16位;而於世界銀行下星期即將更新的「世界管治指標」裏,香港於「政府效能」指標的得分也由2015年的1.91分降至2019年的1.74分,而依過去一年港府在防控疫情及理順社會矛盾的差劣表現,最新分數估計也難望能有多少改善。
防疫以外諸事同樣緩慢
除了防控疫情之外,澳門在其他方面行政效率高於香港的例子,根本可謂多不勝數。譬如日前各界熱議的配合中央規劃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政府於2016年「十三五」規劃出台不足半年後便有了自己的首個五年發展規劃,而在本周亦將就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展開公眾諮詢,反觀港府至今均未真正發表過任何具體的政策文件,僅有個別高官在不同場合裏空口呼籲幾句敷衍了事。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維護國家安全。香港、澳門《基本法》第23條都規定了要本地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國家安全罪行,雙方政府到2003年都曾嘗試推動立法不果,但澳門最終還是順利於2009年完成本地的《維護國家安全法》立法,香港這邊卻一直在尋找藉口延宕相關議題,指出要「權衡輕重」、「審時度勢」、「謹慎行事」、「創造有利立法的社會環境」等。
澳門近年正計劃修改《行政程序法典》,而特首賀一誠在過去兩年的施政報告亦強調要「推進公共行政改革」,透過提升公共行政效率、增強公務人員服務意識來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而市民於防疫期間看到澳門政府回應速度高於港府的一連串事例,可能便是源於前者更為重視改善行政效率。香港管治團隊必須正視此一問題,不能再讓公共行政效率低下拖慢未來各項重要政策和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