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躺平」與香港「佛系」是社會問題的表象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一篇題為《躺平即是正義》的短文近日在內地網上論壇爆紅,引發無數內地青年的共鳴。短文中的「躺平」指作者退出勞動市場,降低消費與生活慾望,以維持自在愜意。其後「躺平」被引申為以無欲無為來消極對抗社會了無止盡、過度激烈卻又未必能看見回報的競爭,更引來官媒的關注與批評。

兩年多沒有工作了,都在玩沒覺得哪裏不對,壓力主要來自身邊人互相對比後尋找的定位和長輩的傳統觀念,它們會無時無刻在你身邊出現,你每次看見的新聞熱搜也都是明星戀愛、懷孕之類的 「生育周邊」,就像某些「看不見的生物」在製造一種思維強壓給你,人大可不必如此。 我可以像第歐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裏曬太陽,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裏思考「邏各斯」,既然這片土地從沒真實存在高舉人主體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製造給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躺平即是正義》

內地官媒嚴斥「躺平」

新華網轉載了《南方日報》的文章《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呼籲年輕人要對未來抱有信心,要奮鬥。官媒的關注不難理解,因為當年輕人普遍陷入「躺平」的低慾望生活,喪失物慾與成功慾時,無疑會窒礙社會整體發展的驅動力。若然大量勞動力「躺平」,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益與增長亦毋庸置疑會受到影響。只是最有希望的年輕人為何寧願「躺平」?要喚醒他們的鬥志,並不是空喊「奮鬥」的口號,又或簡單地批評就可以。

(資料圖片)

「躺平」在此番掀起潮流,可以說是因為社會矛盾積怨已久。此前內地富商馬雲說「996」是福報,令年輕人感嘆「目前這個社會最大的貶值不是貨幣,而是你的努力。」拼多多等頭部企業多名員工猝死或不堪壓力自殺的社會新聞,讓不少年輕人質疑「不躺平難道996賣命賺錢給老闆花,自己過勞死連墓地都只有二十年使用期嗎」。騰訊、百度等企業大量裁掉35歲以上的員工,更讓年輕人大鳴不公「不管怎麼辛辛苦苦都富不起來,只是別人使喚的工具,工具壞了直接被丟掉」。此前內地熱播劇《小捨得》反映激烈的升學壓力、教育資源的短缺和不平等,亦令觀眾深感「如今的社會階層越來越固化,階層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躺平」問題未必容易察覺

「躺平」的背後是勞工權益、社會流動、教育資源分配等錯綜複雜的社會民生問題。而「躺平」之所以能一呼百應,是一個人對未來和前途極度失望,對社會公平極度絕望的體現。因此,政府應革除社會問題,增加社會流動性和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讓年輕人看得見社會階層流動的可能性,和努力的可回報性。

事實上,「躺平」並不是近日內地才有的新鮮事,比如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後便曾出現低慾望社會。一些女性面對傳統逼婚的壓力和現下家庭暴力、職場媽媽被歧視等現象,選擇不婚不育,也是一種「躺平」抗爭。「躺平」雖然溫和,但正因為此,所以起初未必為人察覺其背後的社會問題,錯失解決良機。

2019年阿里巴巴前總裁馬雲形容996工作制是「福報」,便引起廣大人民的聲討。(福建日報)

佛系躺平 一脈相通

香港早幾年也有「佛系」青年的說法,不爭不搶的生活方式當道。他們雖然沒有如「躺平」般的無欲無求,但顯然也不是老一輩眼中當年的獅子山下拼搏精神。然而當社會批評年輕人不思進取時,又是否想過這種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如今的年輕人身處的早已不是老一輩可以白手起家的香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趙永佳去年的研究便曾指出,原本就出生在首兩個階層的青年,最終能夠擠進第一階層的機會較基層青年的高四倍。階層固化讓許多青年放棄努力,選擇「佛系」。而香港同樣面臨內地所存在的勞工保障不足、過度競爭、置業難等問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2020全球生活報告》指出香港平均樓價高達972萬港元,若以男性2020年第四季工資中位數2萬元計算,置業費用相當於其四十年以上的勞動所得。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諸多年輕人寧願佛系月光,也懶得追逐追不上的樓價。因此香港青年的佛系和內地青年的躺平,都是對社會固化,個人未來失望的無聲抗議。

特首林鄭月娥自言愛護年輕人,又說「香港是屬於今天的年輕人的」。只是政府若不真心實意去傾聽年輕人的困苦,下決心大刀闊斧地改革社會土地、房屋、階層流動、勞工權益等多方面的弊病,香港的佛系年輕人難免有一天也會選擇「躺平」。政府必須正視年輕人的灰心、社會的固化,不能賠上青年和香港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