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擴大與否 就在政府一念之間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樂施會在周一(25日)世界經濟論壇開幕日發表報告,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貧富差距,巨富的身家只消九個月就能回到疫前水平,但貧窮人口在2030年或仍未回到疫前水平。除了人人廉價接種疫苗外,報告倡議短期內全球巨企和巨富繳納單次稅項,以應付各國抗疫和支援弱勢的開支,確保能者多付。不論香港還是其他政府均推出史無前例的刺激措施,但未能針對基層需要重點扶助,不少民眾仍要節衣縮食,工作依舊朝不保夕,證明政策未能惠及全民。港府應該檢視和修改政策,制止不平等惡化。

樂施會的報告題為《不平等病毒》(The Inequality Virus),突顯全球不只要戰勝新冠肺炎病毒和由疫症衍生的廣泛貧窮,還要戰勝社會經濟不平等。說是不平等,對象就不只是窮人,還包括富裕階層。報告直斥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注入萬億計資金到金融市場,雖令股市避過崩潰,但手握股票的巨賈財富暴漲,而民眾無從受惠。

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愈趨嚴重。(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首富們財富九個月便「收復失地」

就香港來看,貧富懸殊早已路人皆見,而近月股市和失業率、食物銀行求助人數同告上升,顯示階層兩極化愈趨嚴重。報告令人訝異之處,是富人和窮人財富疫下回復的速度和能力差天共地,全球首千名億萬富豪的財富,縱然去年2至3月瀉近三成,但只用了九個月時間就幾近收復。相反,專家推算若任由每年堅尼系數上升0.02,到2030年,每日收入不足5.5美元的窮人數目,較2019年多2億人。

只要政府願意大刀闊斧減貧,必能穩定窮人生計。報告估算各地每年收窄每年堅尼系數0.02,那三年後貧窮人口就能跌回疫前水平。要達致這目標,一方面,政府要落實經濟保障和禁止壓榨勞工,包括提升最低工資,支持企業善待員工。另一方面,政府要投放充裕的資源於公共服務和基建,催谷綠色經濟,改善公共醫療衞生。

社福抗貧聯盟發言人在今日的發佈會上建議,可循幾個方向考慮,嘗試拉近香港的貧富差距,包括為基層提供福利以拉近不同階層的生活質素、增加基層市民的收入、改善社會保障系統及檢視並重整稅制等。(受訪者提供)

限富扶貧阻止貧富懸殊惡化

如此一來,開源是必須的。報告建議短期內向在疫情下賺大錢的全球巨企徵收單次稅款,並引用阿根廷做例子。其國會去年底通過向1.2萬名資產至少230萬美元的富豪徵收2至5.25%的稅款,預期稅款共30億美元,將用於供應醫藥和為中小企和貧困人民紓困。其實,這類徵稅建議就連國際貨幣基金高層也認同,首席經濟學家Gita Gopinath在去年5月受訪時提出以「團結稅」協助發展中國家減債和重組債務。

誠然,不少富豪已經成立基金和捐款支援疫苗開發,生產防疫物資,救濟基層,但捐獻多寡純屬自願,未能讓所有富豪按能者多付的原則回饋社會。再者,政府執行基建、人才培訓等項目較為公平,政府徵稅有其理據。另外,當政府有足夠稅收應付疫後重建,政府可以暫緩以至減收其他徵自中下階層的稅款,例如薪俸稅和差餉,減輕他們負擔。

改革在香港為什麼如此難以發生,社會怨氣為什麼無法得到適切重視?(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在香港,縱然庫房面臨近3,000億元財赤,但港府財政實力仍然遠勝其他靠發債渡日的地方,有餘力動用儲備支援被減薪、裁員的市民,故單以庫房枯竭來要求徵稅難獲各階層支持。那邊廂,歷史告訴我們大量社會不安的肇因是貧富懸殊。樂施會的報告正好警惕政府,貧富懸殊的程度已超乎過往想象,社會隨時擦鎗走火,限富扶貧刻不容緩。

來年度財政預算案在即,政府應透過向最有能力的徵稅,再把稅收再分配,社會所受的衝擊最小。雖然政府和民眾也忌憚加稅,但只要政府清楚鋪陳收稅用途,承諾避免浪費,並以解決積習,團結社會,引領經濟轉型為目標,加稅主張定能取得各階層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