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持續向上 市民無家可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周三(23日)公布兩年一度的「香港社會發展指數2020」,評估本港社會在房屋、家庭團結、環境質素、文娛、政治參與、人身安全、康體、衛生健康、經濟、治安、公民社會力量、教育、國際化及科技等領域的最新表現,結果發現本港回歸以來二十餘年發展持續失衡,在經濟、科技、國際化等領域的分類指數高速增長同時,民生相關指數卻發展緩慢甚至出現了倒退跡象。

社聯指數以1991年為基準年(指數=100),2018年的整體社會發展指數為227,較2016年高出21點,當中經濟分類指數從1998年起穩步上升172點成為表現最佳領域,而科技、國際化分類指數亦分別上升483及364點。有關成績展現香港經濟過去20年「欣欣向榮」的景象,但隱藏在背後的卻是經濟成果分配不均、社福政策無法達成社會財產二次分配的種種惡果。

李生李太結婚30多年,兩人一直相依為伴。(李澤彤攝)

經濟表現居首 房屋質素包尾

轉看家庭團結、房屋分類指數,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分別錄得-107及-314分的低分,這就意味着香港在經濟發展穩步上揚之際,基層市民生活質素卻是逆經濟發展地急遽轉差,其中「房屋」指數於2002年後就一直倒頭下滑,並在2010年後跌至負數,成為表現最差領域。香港經濟變好,但市民生活狀況卻大不如前,如此畸形的經濟發展已非新鮮事,但政府多年來彷彿無動於衷,市民生活狀況也更令人憂心。

房屋問題積壓多年未能解決,相反還要每況愈下、不進反退,而居住空間不足與租金成本上升自然亦會連帶引起家庭關係惡化、結構性貧窮窮等其他社會問題,例如一個家庭居住面積細小,家人之間的爭執或負面情緒很容易無處可逃,從而釀成虐待配偶、兒童或長者的家庭暴力悲劇,而這些個案數目正是得分同處低位的家庭團結分類指數指標,可見房屋問題也可能會影響家庭關係。

無論如何,社聯指數再次反映房屋問題已成本港深層次矛盾的癥結,香港政府注重經濟發展同時也要照顧基層生活,設法改善基層收入以及處理房屋問題,包括盡快收回棕地及發展商所囤農地建設公屋,以及從社福制度建設生活保障安全網,保障基層應有最底限度的有尊嚴的生活。面對已拖垮港人生活多年的房屋問題,當局必須痛定思痛,勿讓社會問題一拖再拖繼續惡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