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改革稅制以締造公平社會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月發表,六名建制派功能界別議員周四(7日)約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出稅制改革建議。疫下政府已在防疫抗疫基金推出大額紓困措施,使庫房儲備急降,開源節流變得無法避免。但稅制更涉及解決貧富懸殊、財富再分配等迫切的作,故政府不但要改革,更要有原則地進行。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謝偉銓建議,當局的稅制改革可從調高股票印花稅、博彩稅、汽車首次登記稅出發,並建議研究引入物業資產增值稅,取代現行的「辣招」,讓有能者多付,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長遠而言,他建議政府物業增值稅、數碼稅、深化累進利得稅等手段,並藉此擴闊稅基。保險界議員陳健波亦支持政府借擴闊稅基改革稅制,藉此推動產業和經濟發展,並建議政府本年可寬減薪俸稅和差餉,助市民渡過難關。
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周四亦指出,雖然政府在疫情期間亦會維持積極財政政策,但推出逾3千億紓困措施後,政府開支須更為審慎,以保財政穩健。但本港距離大規範群體接種疫苗尚有段時間,即使第四波疫情漸見回穩,中短期內經濟難以回復正常,在眾多防疫措施困擾下,失業率再創新高不足為奇。故在為民紓困和財政壓力之間,上述的稅務改革建議亦不失為可行出路。
稅改不能「肥上瘦下」
擴展稅基、調整稅率可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但改革亦必須立足於累進原則,讓有能者多付,否則只會「肥上瘦下」,難以扭轉社會發展不均。如同歐錫熊指出,任何經濟危機中低技術勞工皆是首當其衝。若然稅改是以消費稅這類帶有累退性質的方向而行,勢必加劇貧富懸殊差距,增加社會不穩風險。基層跟富豪買生活用品也要繳交同一稅款,也無法促進社會資源公平分配。反之,謝偉銓建議政府可從股票印花稅、博彩稅和汽車首次登記切入,前兩者並不涉及生產活動,而是針對資產增值和投機行為,後者則可增加車主的換車成本,以及減少市民使用私家車的意欲,間接可紓緩本港的道路壓力。兩者並不違背累進原則。
不過,謝偉銓另外提出以物業資產增值稅,來取代樓市特別印花稅就有商榷之處。政府在2010年起借特別印花稅干預樓市需求,其原意是要遏抑物業炒賣風氣,以時間換取空間,讓政府和發展商追趕供應量,滿足市民置業需求。但問題是本港樓市供求回歸平衡遙遠無期,若政府引入物業資產增值稅來取代現有「辣招」,其針對範圍必須涵概不同等級的物業,才能起到遏抑炒賣之用。若增值稅只針對豪宅物業,便應維持特別印花稅,以壓制「上車盤」的炒風。故物業資產增值稅的概念本身並無不妥,但如何同時調控樓市也是關鍵。
本港早在英殖時期奉行簡單低稅率原則,雖說是為經濟起飛一大助力,但不同階段自然需要不同公共財政理念和政策配合,才能緊扣發展步伐。本港稅制狹窄早為社會共識,改革的討論和呼聲亦存在多年,如同早在2007年當局的諮詢文件亦坦言,本港人口老化日趨嚴重,隨之帶來的財政壓力將會愈來愈大。回歸後本港先後經歷亞洲金融風暴、SARS和2008年金融海嘯等衝擊,但歷屆政府無一不視簡單低稅率為金科玉律,屢次錯失稅改良機,無法為全民休保、失業保障等迫切改革奠定稅收基礎。本港先後經歷反修例運動和疫症,已將現行制度千瘡百孔的面向表露無遺,政府實要認真聆聽變革的訴求,反思稅務正義與民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