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土地房屋政策小修小補 說好的「大刀闊斧」呢?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土地房屋是香港社會問題的癥結,土地行政冗長且不透明,房屋又貴又細。本年《施政報告》闡述的措施只能說是小修小補,在個別範疇寸進,但大方向仍然死攬置業主導思維,港人難以從磚頭解放。

覓地捨近圖遠 基層上樓無期

覓地方面,林鄭聲稱終於物色足夠應付未來十年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需求的330公頃土地,可是對於苦等公屋的基層市民來說,十年建屋大計幫不了眼下困境。另外政府接納民間建議,於明年7月起為輪候公屋超過三年而未獲首次配屋的一般申請者提供現金津貼,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酒店和賓館,加快提供過渡性住屋單位,這些措施儘管可望幫助部分基層減輕租屋重擔和改善居住環境,但對廣大捱貴樓、交貴租的市民來說效用仍只是杯水車薪,最明顯例子莫過於劏房租務管制依然在專家小組研究階段,落實無期。

然而在此之外,政府就沒有大刀闊斧扭轉土地房屋分配,《附篇》內絕大部分也是交代既有措施進度而已。政府還是不肯大規模動用《收回土地條例》釋出大地產囤積的農地,至於棕地餘下290公頃中等發展潛力部份至今尚未完成檢視,轉化熟地時間更加遙遠。尤為重要的是,政府捨近圖遠,再次放棄收回現成已平整的172公頃粉嶺高球場用地,只維持收回32公頃,但其實只要收回其餘140公頃,長策土地需求早已達標有餘。

施政報告2020|明年7月起現金津貼輪候公屋基層家庭

建屋進度緩慢,規劃過程冗長黑箱亦是一大死結。政府往昔不只一次試圖簡化相關審批程序但都成效不彰,今年《施政報告》再次喊出精簡屋宇、地政和規劃署的安排,但沒有詳細說明落實步驟。當中「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更可說是林鄭寵兒,但這制度充滿私益輸送嫌疑,而且發展商的反應也較預期冷淡,距離落實執行遙遙無期。其實不少智庫和民間團體早就提出以增加補償額鼓勵業權人早日搬遷、公開補地價計算方法和出價記錄,為每個程序設下處理時限等,以較簡單的方法提升透明度又減少爭端,政府宜多加採納此等意見。

置業階梯論不改 港人難言安居

至於政府始終強調置業主導、建立置業階梯,意味着多數港人仍然要受樓債綑綁,生活質素動輒遭樓市的起伏影響。林鄭指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會破格興建資助房屋,但鐵路沿線上蓋盡是自置居所根本就不合理,便捷交通不應是中上階層專利。據悉這是因為東涌有大量公屋落成,但這不表示小蠔灣就只可是自置居所,政府大可安排房協營運乙類屋邨,給收入稍高的家庭租住。近年經驗顯示,資助房屋價錢不一定廉宜,例如首置上車盤現時呎價仍達1.3萬元,日後更可流轉到私樓市場。即使政府沒有撤辣,維持各項住宅印花稅,只可避免樓價飊升,但無助住宅非商品化。

消息指,《施政報告》將公布於佔地30公頃的港鐵大嶼山小蠔灣車廠項目,興建1.4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興建的公營房屋比例低於一半,且不打算興建出租公屋。

林鄭信誓旦旦,把加大加快房屋供應視為首要、優先的工作目標,但如果她和政府也不換腦袋,掃除置業主導思維,挑戰既得利益者,無論工作如何勤力,也不能令港人安得廣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