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上市對香港政府的啟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主打支付平台、電子錢包等業務的螞蟻集團在內地與香港同步招股,集資總額超過267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規模上市招股。周二(27日)首日已逾1800億認購,孖展相當於超購逾54倍,有估計在港認購人數將突破100萬。香港政府官員應該明白,這種盛事不能只停留在金融市場層面。

螞蟻集團是內地電子支付和數碼金融平台的龍頭,不但旗下支付寶用戶人數逾十億,今年上半年凈利潤亦超過200億元。加上與母公司阿里巴巴相比,螞蟻集團的入場門檻更低,認購一手僅四千元,不難理解為何這次上市招股會在香港引起認購熱潮。

金融股市與實體經濟

股民或看好企業的業務增長,以此次機會作長線投資,也可能短時間內買賣,打算投機獲利。不論何者,招股上市都只是股票市場的交易活動,始終未能突破,進而令實體經濟及社會受惠。但事情其實並非必然如此。

首先,市場交易本來就要繳交印花稅。香港股票市場暢旺意味政府的稅收增加,可用的公帑亦因而增加。故此,當局若能做好資源分配的角色,其實可因金融交易蓬勃而增加對社會投資,令全民整體受惠。再者,香港不只是金融交易中心,本身也是國際大城市,非常適合企業設立地區總部。官員若能把握香港在集資方面的優勢,推動國際企業在港設立辦公室甚至總部,自然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直接裨益實體經濟。

雙循環中的香港

誠然,過去憑藉一國兩制優勢而發展的香港,在如今中美角力的大格局下不易自處,甚至可能兩邊不討好。來自任何一方面的經濟制裁或打擊手段,也可能傷及香港自身。但換個角度看,若能駕馭風險,其實香港也是站在一個有潛質左右逢源的獨特位置。是次螞蟻集團選擇在內地及香港上市,而非在美國紐約,本身已經說明了香港的優勢。身兼阿里巴巴創始人以及螞蟻集團控股人的馬雲最近便直言,這次在紐約以外的大規模集資,「在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們想都不敢想,但是奇蹟就是這麼發生了」。

可以預料,將來不論中美經濟繼續角力,抑或重新展開更多合作,置於中國內循環與國際外循環連接點的香港也是充滿機遇,包括市場展望更多中概股將回流香港上市。當然,最終這些金融交易會否只是少數股民的投資或投機遊戲,還是成為香港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動力,也很視乎官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