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失業與破產 樓市股市何暢旺

市民失業與破產 樓市股市何暢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最新失業率為5.9%,創15年新高;5月份提交破產呈請書的數目達2,079宗,創2003年沙士以來最高。從這兩組數字看,香港經濟相當嚴峻。但另一邊廂股市暢旺,港股每日成交量逾千億;二手樓價維持在近幾個月高位,有地產商更預期下半年樓價反彈5%。

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周五(19日)報180.74點,按周升1.18%,創逾半年、29周新高,港島、九龍及新界西的大型屋苑指數分別按周升1.65%、1.63%及1.72%。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更看好下半年,預期樓價反彈5%。

零息有利有產者

這種現象,某程度上是經濟金融化的結果。香港的股市及樓市除了視乎市民的入息水平,更受貨幣政策影響。美國為救經濟,聯儲局採零息政策,令市場資金「水浸」,甚至溢位至香港市場。對於本已有能力在投資市場「打滾」的市民,這縱然風高浪急,但仍算有利可圖,以資產增值來累積財富;但對於無產者而言,股市樓市皆與他們無關。

其實這與2008年金融海嘯產生的全球水浸差不多。當時香港政府囿於自由市場的放任原則,結果資金熱錢流入令香港樓價被炒至天價,貧富差距加大。加上正如學者余嘉明和李劍明2013年所指,曾蔭權政府年間香港經濟急速金融化,令工資、生產及利潤逐步脱離關係,加上缺乏社會保障,令小市民在金融危機中大受衝擊。

經濟金融化、金融經濟化

同一樣的分析,放在今次疫情危機可謂完全適用。過去幾年經濟上行,政府沒有善用機遇推動社會改革,發揮第二次分配的能力。由雨傘運動到反修例運動等,政治爭議無疑是藥引及原因,但社會上的貧富懸殊肯定也是「乾柴」,有份積聚民怨。

政府必須緊記教訓,面對金融機遇,更應該擔起社會改革和二次分配的擔任。政府絕不可抱着以往自由經濟的想法,以為金融業暢旺自然可以產生滴漏效應,惠及普羅市民。政府要有所作用,利用金融業收益,推動香港的住屋、退休福利、勞工、醫療保障等基礎權利。面對經濟金融化帶來的副作用,政府就當思考如何將金融經濟化,令市民及實體經濟重新受惠。

CCL連跌3周後反彈0.48% 本地銀行加息影響料5月下旬反映

撰文:蔡偉南
出版:更新: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65.87點,按周升0.48%。中原地產研究部高階聯席董事楊明儀指出,CCL連跌3周後今周反彈,但指數比早前5周在168點上下爭持的水平略低,近2周於165點反覆。

本周八大樓價指數七升一跌,上周七跌一升,整體樓價走勢反覆。反映復活節長假後,二手成交減少,而且市場觀望5月初美國議息,短期樓價反覆回軟,但未有轉勢大跌。

5月4日美國加息0.25厘,而本地銀行亦先後加息0.125至0.25厘,對香港二手樓價的影響將於5月下旬公布的CCL才開始反映。至於近期本地拆息升穿4厘水平,增加本港銀行追加利率的壓力,將於6月上旬公布的CCL才反映。

本周八大樓價指數七升一跌

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報167.56點,按周升0.47%。CCL(中小型單位)報165.90點,按周升0.47%,終止3周連跌。CCL(大型單位)報165.71點,按周升0.52%,終止2周連跌。CCL Mass、CCL(中小型單位)及CCL(大型單位)齊單周回升,走勢反覆回軟。

九龍CCL_Mass按周升2.10%

四區樓價各自反覆。港島CCL_Mass報166.91點,按周微升0.03%,連跌2周後企穩。九龍CCL_Mass報164.05點,按周升2.10%,單周明顯反彈,結束3周連跌。新界東CCL_Mass報184.20點,按周升0.31%,連升3周共2.55%。新界西CCL_Mass報151.55點,按周跌1.26%,連跌2周共2.51%。

2023年計,CCL累升5.80%,CCL Mass升7.20%,CCL(中小型單位)升7.21%,CCL(大型單位)跌0.57%。港島升7.06%,九龍升8.80%,新界東升8.35%,新界西升4.22%。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