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教師當街遭斬首 言論自由不敵宗教偏執?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法國巴黎上周五(16日)發生一宗駭人聽聞的兇殺案,一名教師在街頭遭一名兇徒襲擊並斬首,全國震驚。該名教師早前向學生展示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懷疑因而招致殺身之禍。疑犯為一名18歲車臣裔男子,據報施襲前曾高喊「真主偉大」。總統馬克龍表示此為一宗伊斯蘭恐怖襲擊,形容此為對法國核心價值的攻撃,再次反映法國國家精神以及國內穆斯林宗教價值的矛盾。

西方因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畫像而跟穆斯林產生衝突,早在2005年丹麥大報《日德蘭郵報》因刊出穆罕默德的容貌而發生。當時《日德蘭郵報》刊出描繪穆罕默德的12幅漫畫,引起伊斯蘭世界的強烈反彈,怒斥其為褻瀆神明,該報更收到大量死亡恐嚇。時任丹麥首相拉斯穆森以言論自由為由,拒絕將漫畫下架,其他西方報章亦紛紛轉載漫畫以示支持。

圖為2006年2月9日,一位記者在法國諷刺周刊查理周刊巴黎編輯部工作。 2015年1月7日,法國巴黎,一夥武裝人員闖入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於巴黎的總部,武裝人員開槍射擊,造成11人死亡。(FRANCE - Tags: CRIME LAW MEDIA)

世俗法國與伊斯蘭教

其中以法國左翼諷刺報《查理周刊》刊出12幅漫畫外,更加上一幅新漫畫,亦引起法國國內穆斯林的強烈不滿,報館更因此遭到襲撃。2013年蓋達組織更將《查理周刊》總編夏邦尼耶(Stéphane Charbonnier)及三名《日德蘭郵報》傳媒人列入通緝名單。2015年1月7日兩名蒙面男子闖入《查理周刊》辦公室大開殺戒,夏邦尼耶以及多名記者及漫畫家當場身亡。

此次教師遭斬首的慘劇,明顯是《日德蘭郵報》、《查理周刊》事件的後續。受害教師帕蒂(Samuel Paty)在巴黎郊區一所學校教授歷史、地理,為跟學生談論言論自由的課題,準備了有關穆罕默德的漫畫作為教材。為出於對校內穆斯林的尊重,帕蒂事前已請或可能受冒犯的學生避席。但不少家長仍向校方投訴要求將之解僱,又於網上公開其個人資料,結果令之遭極端份子盯上。

不少穆斯林移民及其後代雖生活於法國,長期飽受經濟及社會的不平等,反而加強其宗教信仰作為身份認同,而西方媒體以言論自由為名,挑戰伊斯蘭教不可描繪先知容貌的教義,被視為對其身份的踐踏,亦視之為是西方種族主義的例證。然而同時間西方世界經歷啟蒙時代的洗禮,尤其法國在1905年起厲行政教分離的世俗化政策(laïcité),使其與伊斯蘭教義格格不入。

圖為10月18日,巴黎有逾數千人參加集會悼念遭割喉殺害及斬首的中學教師。(路透社)

不過此宗駭人聽聞的恐襲,受害者只是在課室內以漫畫作為教材,探討言論自由的課題。縱然言論或會被視為冒犯伊斯蘭教徒,但如此而遭投訴、起底,甚至最終身首異處,超出常理。言論自由亦為法國人革命浴血而得來的國本,若以一宗一派的教條強迫他人噤聲,並以威嚇及恐怖手段使之屈服,有違法國核心價值。

馬克龍稱此為對法國價值觀的攻擊並非言重,此後全國國民亦紛紛上街悼念因行使言論自由而失去性命的教師。此慘劇再次勾起五年前《查理周刊》恐襲案沉重的痛,亦提醒法國當局國內穆斯林激進化的問題。與其不斷加強法國價值觀與伊斯蘭教義的對立,政府更應正視因膚色及出身導致的經濟及社會地位不平等,令少數族裔與主流價值愈來愈遠,因而走上極端主義的深層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