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應測試更多防疫產品及服務
大疫當前,市民嘗試不同方法防疫,不少防疫用品及服務更是成行成市。但正因市民對疫情的恐懼與缺乏準確資訊,容易購買成效不如標榜一樣的產品或服務,反而危及自身健康。要更正市民對防疫用品及服務的迷思,消委會責無旁貸。
本港上月迎來疫情第三波,曾連續多日確診個案破百,社區傳播情況嚴重,自然再次喚醒公眾的防疫意識。特別因第三波疫情源頭、傳播地點眾多,涉及不同類型的處所(如食肆、住宅、商場等),刺激對處所消毒服務的需求。
坊間提供的消毒服務種類眾多,價錢更可謂豐儉由人。據《香港01》報道,近期流行霧化消毒服務有價有市,以消毒1,000呎以內食肆為例,有關服務的價錢可介乎1,500元至9,000元不等,其中收費最貴的一間更稱因近日訂單不斷,在人手緊張下再須將急單加價近倍,可見背後需求不少。無獨有偶,這些服務均以專業認證、專利等作標榜,聲稱能進行更有效、對人體無害的深層消毒。
防疫迷思下的陷阱
在消毒服務以外,抗菌塗層亦是另一流行的防疫服務。捷和實業有限公司創新環境健康技術聯合實驗室顧問洪思聰回覆《香港01》,指自第三波疫情來有關服務訂單急增五成,主要涉及商廈、辦公室及住宅等處所,而近日亦有疑似個案的相關未查詢,認為顧客擔心「中招」起見,希望購買有關服務防範未然
市民防疫心切,一擲千金謀求安心,似乎純屬你情我願的交易,理應為自由市場所容許。然而,當這些防疫服務的效果未如其標榜所言,甚至對存在健康風險,而公眾因防疫迷思、以及欠缺正確資訊下蜂湧購買,這便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甚至公眾福祉,問題需要正視。諸如有專家指出,霧化的深層消毒方式雖有效殺菌,惟大規模使用卻有機會讓人吸入,化學物質殘留肺部將造成永久傷害。而且即使不少公司聲稱食用相關物質無毒,卻並不代表吸入無毒。如此種種,均是商家未有披露、甚至蓄意隱瞞的資訊。
其實看準社會上的防疫迷思,類似標榜專家認證及專業技術的防疫產品屢見不鮮。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早前曾探討如天然殺菌噴霧、除菌卡及空氣清新機等防疫用品的實質功效,當中透過委託大學講師進行實測、第三方認可實驗室測試等方法,發現有部分消毒噴霧殺菌成效未如理想,甚至存在人類有機會過敏的物質,嚴重的患者有機會喉嚨腫脹、堵塞氣管而死。至於除菌卡及空氣清新機,實驗則發現戴與沒戴相關產品,均收集到相近數量的金黃葡萄球菌及霉菌,即使在實驗室內測試,殺菌效果亦不顯著。
消委會曾測試掛章
消委會上月中亦公布檢視市面上14款「除菌掛卡掛章」的結果,發現此類看似使用方便的產品,不少的平坦殺菌率均與其標榜有明顯差距,而且其聲稱效能只普遍適用於特定環境(如廠商設定的密閉試驗環境),亦有着不少使用注意事項。此外,消委會亦批評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功效證明理據牽強,產品實際的防疫功效成疑。
當然,並非坊間所有的防疫產品與服務均有「詐」,市民大可照樣購買。然而,防疫產品與服務眾多,惟質素不僅是良莠不齊,更有機會涉及虛假說明,實在侵害消費者權益。更可況在防疫迷思下,市民容易衝動消費,在缺乏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準確資訊下,市民不單止有所「蝕底」,更有機會賠上健康安危。作為關注消費者權益的消委會,應該對更多防疫產品進行測試,保障市民不會誤墮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