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問題真是「教育政治化」嗎?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六(11日)出席香港教育高峰論壇時致詞表示,香港年輕一代出現問題,可能主要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香港的教育變得「政治化」。這句話部分對,部分不對。
反修例騷亂中,大量參與者都是年輕人,事出非偶然。年輕人錯誤地以為街頭抗爭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對社會問題的本質也缺乏全面理解,而成因顯然在於社會和學校傳遞的觀念。深層次原因是,香港的貧富差距嚴重,年輕人沒有出路。一旦遇上嚴重的社會衝突,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很容易被激發起來,就成為了騷亂的主角。所以問題是綜合的,教育就算不是全部問題,確實也是關鍵部份。
教育中的意識形態
首先,教育沒有為年輕人認識香港「一國兩制」的本質提供基礎,因此缺少了防禦包括港獨等錯誤思想的能力和體質。其次,不少教師都是信奉自由主義思想的。這本身不能算是錯,但若然不假思索便全盤接受,便容易受意識形態所影響,以致沒有按照香港的獨特情況來認識這個社會。不只是香港社會,甚至中央也從來不認識到問題。
林鄭說「教育被政治化」,嚴格來說沒有錯,但如果她的意思是假設有些人故意佔據這個陣地,故意扭曲學生的思想,這既是推卸責任,也顯示其不完全認識問題本質。事實上,主管教育事務的官員也是一樣,不知道問題本質,往往只是在「馬後炮」,找替罪羊。
香港的教育需要改革,真正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包括不能視自由主義為必然,失去對意識形態應有的批判能力。教育既要有直接面對自由主義的批判,還要鞏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認識世界和國家,還要認識香港的角色與時代追求。
香港要有真正的主體性,便須逐步構建符合香港需要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香港不能粗淺地高舉民主自由,而不思考怎樣才是公平和正義的社會,漠視改革香港既得利益結構的需要,以及「一國兩制」的政治現實,中國的歷史以及今天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有中國與西方的歷史和時代挑戰等。
什麼是教育政治化?
既然要對社會有正確的認識及建構共識,「教育被政治化」的說法便可能阻礙了我們對問題的掌握。教育必然是政治化的,反對這種做法亦是政治,就好似台灣在教育中去中國化,就是民進黨過去幾十年最大的政治。真正的問題是怎樣的政治化,是能否符合香港「一國兩制」的政治化。
社會對教育「政治化」有忌諱,是不難理解的,因為大家害怕將宣傳和教育之間的差異模糊了,不知道如何管理好兩者的作用。但政府不能將教育視為行政工作,而忽略教育中會彌漫意識形態,甚至是扭曲了的自由主義。到時官員與其責怪教師「教壞年輕人」,不如怪責自己不作為。香港政府要認清楚教育的作用,以及自己應該如何承擔管理責任,令課程、教學方法、資源配置等都符合香港的定位與對未來人才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