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危機升溫 原因遠非幾袋傳單
自朝鮮與韓國在2018年4月簽定《板門店宣言》,兩國關係轉吹和風,外界普遍都對韓國總統文在寅的溫和路線予以認同。不過兩年已過,朝鮮當初期待的回報,如放寬國際制裁,卻遲遲未見實現。與此同時,有脫北者近月在兩朝邊界散播反朝傳單,不僅激起平壤強烈反彈,甚至威脅重新在非軍事區(DMZ)駐軍。這輪局勢升溫不單是朝鮮對政權穩定性的不安所致,也是一如既往出現在無核化進程裡的兩難。
4月中旬,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行蹤成謎,突然從公眾視線消失,起初不少傳言指他因健康問題而要接受手術後,並瀕臨病危。在外界紛紛猜測朝鮮的政治權力如何更迭之時,金正恩卻在「神隱」20多天後,突然出現在磷肥廠的竣工儀式,粉碎外界對其健康的傳言。雖然金正恩的現身代表平壤尚未出現權力真空和權鬥,但外交形勢卻似是多事之秋。
軍事戒備狀態
金正恩胞妹、北韓勞動黨第一副部長金與正上周六(13日)批評韓國對脫北者散播反朝傳單一事處理不力,表示不但已切斷朝韓熱線,且將對敵行動的行使權交予軍方,似乎是欲與鄰國一刀兩斷。金與正的言論實非虛張聲勢,朝鮮軍方今周二(16日)亦表示,正計劃在兩韓間的非軍事區重新駐軍,並強調部隊正處於「高度戒備狀態」,準備「迅速且徹底地」執行政府的任何決定。
欲了解為何朝鮮對脫北者在邊界散播反朝傳單的反應如此高調,還須視這些反朝傳單為兩韓關係內在矛盾的藥引,而非直接挑動朝鮮神經的隨機事件。回望韓國在「自由北韓運動聯合」、「大泉」兩個脫北者組織以熱氣球散播反朝傳單後,文在寅政府不但沒有就朝鮮的口誅筆伐還以顏色,並抗衡其敵對姿態,反而更續沿用一貫的溫和路線,將兩個脫北者組織控以違反交流合作法,並撤銷其法人資格,嘗試撫平金氏政權的燥動和不安。即便面對傳媒,韓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事務處長金有根亦表示, 脫北者散播傳單一事「對為實現朝鮮半島和平繁榮的努力沒有任何幫助」。但既然韓國已釋出善意,並嘗試緩和局勢,為何金與正還執意在火上澆油,賭上《板門店宣言》的前程?
朝鮮根本需求
除了韓國曾承諾會防止反朝傳單的散播外,更重要的是,平壤對《板門店宣言》停滯不前的進程有感失望。兩韓2018年借平昌冬奧的體育外交,打下簽定《板門店宣言》的信任基礎,其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金正恩在新加坡聖淘沙酒店的會面。但「特金會」已反映朝鮮與美國的根本矛盾,以及半島無核化的癥結所在:一方面,朝鮮要求國際社會先取消部分制裁,以換取永久停止核武和導彈試驗,以及「可核實」的廢核措施;另一方面,美國則堅持要朝鮮須先申報核設施、導彈、核彈頭清單,才能換取放寬制裁。換句話,金與正近日頻繁且極具對抗性的在戰略反制,可視為報復韓國沒有向美方施壓要求放寬制裁,才欲將傳單事件槓桿化,炮製另一場兩韓政治危機,並視之為未來討價還價的談判籌碼。
儘管這種邊沿談判充滿着擦槍走火的可能,但站在朝鮮的立場,對大國戰爭的恐懼才是唯一可迫使國際社會聆聽的手段。自金正日以「先軍政治」作指導思想,朝鮮一直視核武為防守性武器,用以確保金氏政權的存亡,故這是次局勢升溫的軌跡,實與早年的經驗大同小異。當朝鮮官方電視台於2005年首次宣布國家擁有核武,同年朝鮮已向美國開出談判條件,要求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惟在美方堅持棄核為大前提下,談判最終破裂,迫使朝鮮加速發展核武。這同是說,金氏政權經歷三代領袖,其外交政策只是以核武換取國際政治自主權,減低政權被推翻的機會。隨着朝鮮於周二炸毀南北韓聯絡辦公室,兩韓與國際社會的互動又再現升溫的循環。此時領導人須保持理智,認真看待對方的要求,且在互不侵犯條約的保證下開展談判,再一次化解這場半島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