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又再陷入違約邊緣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阿根廷政府於本月22日未能向富達投資和貝萊德集團等私人企業支付約5億美元的利息,當局正研究不同的債務重組方案。據路透社報道,阿根廷經濟部長古斯曼(Martín Guzmán)表示,已收到債權人提出的方案,並指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然而阿根廷的債權人,不止有包含私人企業,該國還欠下IMF巨額債務。隨着新冠肺炎在南美洲蔓延,其經濟打擊亦大增阿根廷再度宣布違約的可能性。

【新冠肺炎疫情在南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告示牌,提示市民注意疫情。(Getty Images)

阿根廷在19世紀末憑着穀物和牛肉出口,一度成為南美洲的農業大國,其經濟實力更可與英、法、德等帝國主義者相提並論。但好景不常,兩次世界大戰不但徹底扭轉阿根廷的國運,更使其成為全球債務違約數次最多的國家。

阿根廷已九次違約

該國由1827至今共有九次違約,債務違約的紀錄可謂是現代國際金融史上的「奇葩」。例如,前總統佩隆在1955年遭政變趕下台後,國家經濟陷入動盪,難以跟上償還債務的時間表,間接催生「巴黎俱樂部」的成立,以協助該國重組債務。在1982年「骯髒戰爭」期間,軍事獨裁政權亦因經濟管理不善,須從英、美兩國籌集資金,並用於基建和國有工業,使其外債在短短數年間,由80億美元激增至460億美元,但後來卻遇上聯儲局把利率調高至20%來控制通脹的決定,使該國又須對外要求延期還款。到了21世紀,阿根廷的國運亦未見改善,經歷連續四年經濟衰退後,該國的GDP在2001年已累計大減三分之二,迫使當局同年又再宣布違約,而類似情況在2014年又再發生。

阿根廷當前的財務狀況,也承接着昔日的頹勢。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前,阿根廷已連續兩年陷入衰退,目前欠下債務約有3240億美元,佔其GDP的90%。雖然這個比例還比不上歐盟的「債務大國」希臘和意大利,但足以令阿根廷近月須向私人債權人要求三年的寬限期,以及大削利息62%。據IMF三月的評估形容,阿根廷的債務水平不但「難以持續」,其出口行業更不能賺取足夠的外匯,以維持充足外匯儲備和金融體系的穩健度。

IMF預料阿根廷本年的GDP將會收縮5.7%,但從南美洲疫情的增幅來看,相信該預測也未免過於樂觀。但即使沒有新冠肺炎,各國經貿往來未受影響,亦不見得阿根廷已走出永劫輪迴的債務陷阱。

縱然無人知曉如何終結這個百年困局,但其中一個要點是要打破「以債養債」背後的政治規律。自二戰後該國的經濟政策,長年在貝隆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之間搖擺不定,每當國家陷入財困,IMF、世界銀行和國際投資者的放貸協議,總會根據「華盛頓共識」的概念,要求阿根廷推行緊縮政策,以減少政府支出,但這變相使基層民眾首當其衝,成為緊縮政策的犧牲品。與此同時,緊縮政策又會使選票佔多數的基層心生不滿,令推崇「貝隆主義式」政策,如貨幣貶值刺激出口、加大社會保障開支的政客,再度成為選舉寵兒,一如2014年該國陷入債務危機後,去年又選出左翼候選人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結果民眾的生活條件不但未見改善,反而更不斷刷新國家債務違約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