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正常生活的不正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對全球民眾而言,能夠在疫情過後無懼地脫下口罩,呼吸新鮮空氣,無疑是期盼已久的正常生活,但正常生活亦有其不正常之處。美國著名歌手麥當娜、影星羅拔迪尼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等200位知名人士,周三(6日)一同於法國《世界報》發表公開信,呼籲各國在疫情過後需要徹底變革,而非「恢復常態」,以終止無節制的消費主義,拯救地球。這種高瞻遠矚的宏願不但超越各國領袖執重的重啟經濟活動,更是就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應有的負擔和視野。

由法國影后茱麗葉庇洛仙(Juliette Binoche)和天文物體學家巴羅(Aurélien Barrau)牽頭發表的請願信指,儘管新型冠狀病毒是場災難,但同時讓人類有機會重新「檢視什麼是必要的」,以拯救全球生態體系於崩潰邊沿。同時,內文不單將疫後焦點,置於終止毫無節制的消費主義,更批評人類「對消費主義的追求和生產力的執念,使我們否認了生命本身的價值⋯⋯污染、氣候變化以及我們對大自然剩餘區域的破壞,使世界陷於崩潰邊沿」。

法國新冠肺炎疫情:巴黎一名無家者5月4日坐在路邊,他把自己的衣物晾在身後的欄杆上。(AP)

消費主義於生活與思潮

過去數月,全球經濟活動受疫情重挫,愈來愈多人對經濟下行感到憂慮,擔心其飯碗朝不保夕,但對大自然來說卻如福音。新冠病毒爆發後,全球運輸業因商業活動靜止和出外禁令陷入停擺,在經濟急速失序下,各項與能源、運輸有關的工業排放氣體也隨之減少,空氣質素亦得以改善。即使連水鄉之都威尼斯的河道,也因遊客減少而變得清靜,河水水質明顯改善,各種游魚重見天日。但諷刺的是,大自然的喘息空間,卻是基建於人類對新病毒的惶恐中。

危中自有機,隨着全球經濟陸續回復正常,各國的產業鏈隨之步入重構階段,此時正好用來檢討變革的方案,以應對迫在眉睫的氣候變化。如同上述的公開信所稱,當代的消費主義和對生產力的執念,正在破壞與我們共生的大自然之肇因。然而,消費主義不單是崇尚節儉的反面詞,更是存在於社會中的思潮和生活模式,將個人物欲和快樂置於至上,無視其過度消費行為對社會、環境的破壞。

消費主費不單可見於「光棍節」所吹噓的交易金額,或是大型百貨公司在感謝節鋪天蓋地的宣傳,更存在於我們的文化和價值觀。例如,二戰後鑽石生產商De Beers為提升鑽石在人們心中的價值,在廣告公司協助下構想出「鑽石是永恆」的宣傳口號。時至今日,這句經典的口號不但教人忘記生產鑽石的跨國勞工剝削,更潛移默化地扭轉婚嫁禮儀,使鑽石不但被視為地久天長、至死不渝的象徵,更是一眾求婚者彰顯誠意的最佳形式。但鑽石的卡數又與感情長度是否成正比?答案不證自明。

加快環保與綠色能源

消費無疑是推動商品交易和經濟發展的引擎,但過度或炫耀式消費卻是透支下一代的生存環境,直接影響人類的存亡。然而氣候變化的過程中,暴風雨、熱浪和旱災等極端天氣不單會愈見頻密,更徹底改變各國的糧食生產能力,由此引發資源爭奪的戰爭。尤有甚之,不少處於低海拔的國家,如馬爾代夫、荷蘭,以及一眾島國,更有機會在本世紀完結前,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製造出數以十萬計的氣候難民。

隨着全球的疫情漸見曙光,這時我們亦應響應呼籲,反思經濟增長、生活質素和物種延續的互動關係,而各國政府不單在產業重構中,須加快綠色能源的發展步伐,民眾亦應反思物欲主導的消費主義生活模式,以追趕人類多年來錯失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