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租管研究小組為何沒有基層代表?
港府周四(16日)公布「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的委任名單,來自各界的13人成員任期為18個月。然而,小組成員多由「公職王」所出任,缺少劏房租戶的代表,到底小組研究能否如政府所述「平衡多方考慮」,教人憂慮。
劏房問題延宕多年,自2010年馬頭圍「冧樓」事件將其存在暴露於鎂光燈下,社會一直有不少建議解決劏房問題,諸如取締劏房、劏房租管等均為人熱議,然而政府多年均指有關措施並不可行。不過政府年初宣布多項民生措施,包括研究針對「劏房」推行租務管制的可行方案,可謂峰迴路轉。
研究成員面貌「熟悉」
運房局長陳帆年初稱政府就管制劏房並無定案,承諾保持開放態度,並成立來自多方的研究小組,探討有否適合在港實施、大多人接受而又有效的租管方法。故此,劏房戶的「命運」可謂繁於研究小組的手上。那麼剛公布的研究小組又能否充分達致平衡、代表各方意見?觀乎名單,不少面貌均為「熟悉」的面孔,諸如小組主席、地產代理監管局主席梁永祥博士、港大社工系榮譽教授梁祖彬教授、香港律師會會長彭韻僖、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等,無一不是曾擔任多項政府公職的「公職王」。有聲音更憂慮研究小組有機會成為政府的橡皮圖章。
當然,公職王並非必定為政府「代言人」,而且小組亦不乏相當熟悉城市、房屋政策研究的學者,例如浸大社工系的馮國堅教授與城大公共政策系的葉毅明教授等,他們研究劏房問題多年,絕對為租管研究小組的理想人選。
基層房屋政策 竟無基層代表?
但誠如有組織質疑,政府曾多次指出廣邀不同持份者加入小組,當中包括社福機構,惟名單卻不見有相關組織或人士出現。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組織批評,小組不但無包括基層租戶團體或代表,反而卻有多位對租管持鮮明質疑立場的人士參與其中。這不禁教人費解,為何小組包括如梁永祥及佘慶雲般代表地產業及業主利益的代表,卻無任何能切實代表基層租戶的人選。無疑小組內有不少來自社福界的學者,惟他們斷不能取代服務基層租戶多年的組織或地區團體。例如,梁祖彬的風評一般,近年常被社福界質疑傾向政府的立場,若視他為代表社福團體、甚或基層租戶的一員,自然惹來爭議。
再者,即如近年政府籌備土地大辯論,雖然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組成同樣遭受不少質疑,但成員名單中始終包括如社協的何喜華,與社會房屋組織「要有光」創辦人余偉業等能代表基層租戶的人選,然而劏房租管作為更影響基層租戶的政策,其研究小組中竟無能妥善代表他們的人選,實得難以說得過去。
政府堅拒設立劏房租管,原以為事情出現轉機,惟在研究小組組成上已經出師不利,不難教人失望。更不用說,劏房租管研究最快須待明年中才能完成,但研究小組代表性有限問題嚴重,政府實在有必要作出改善,故政府必須從速改善小組組成,加入更多能代表基層租戶的人選,不可讓研究一拖再拖。劏房問題存在多年,社會期望政府研究再不只是「可行性研究」,而是能找出具體、且有力舒緩基層住屋困境的措施,因此小組的代表性更為重要,政府選擇成員實在不能得過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