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想像與現實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近日在中國內外呈兩面走趨勢,一方面,中國以外地區感染個案急速上升,顯示病毒已在全球迅速傳播,為各國共同帶來公共衛生考驗;另一方面,內地確診個案不斷減少,首先爆發感染的湖北省會武漢在周二(10日)新增確診數跌至13宗,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天飛往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外界視此為北京釋出疫情基本受控的信號。當然,正如袁國勇等專家一再警告,抗疫之路仍然漫長,然而回顧過去這個階段這場突如其來疫症在香港引發的種種爭議及所暴露的社會困局,對做好新階段的抗疫工作乃至推動疫後社會重建,無疑有重要意義。
自去年12月底新冠病毒曝光至今,無論是中國內地、國際社會、以至於香港,都發生了無數令人意外之事。肺炎疫情的傳播之快速遠超當初很多人想像,除了疫情嚴重的程度之外,這段時間發生的很多事情也超越了不少港人的「想像」。最廣為香港人所熟知的「意外」,可算是日本處理疫情的手法令人大失所望。長久以來,日本人一直予人專業嚴謹、一絲不苟的正面形象,更是不少港人心中的「家鄉」。然而,日本處理「鑽石公主號」郵輪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除了檢測拖延日久,船上的防疫工作更備受挑戰,其後又相繼爆出吹哨人疑似被滅聲、政府疑似壓低確診數字等負面消息,其多年以來辛苦經營的形象一朝盡喪。
然而,假若認真了解日本的狀況,發掘其「落妝」後的社會現實,實在不難發現日本政府處理新冠肺炎各種令人震驚的失誤,都不是偶然的意外,而只是其現實面的延伸。在日本以外,新冠肺炎就像一把利刃,切開了一層而又一層的想像迷思。美國政府面對疫情舉旗不定,不願為此而犧牲經濟;意大利應對不夠快速引致當下大爆發,當疫情擴散至歐洲各國時,歐盟各國卻又有各家自掃門之雪的表現。當初爭相嘲笑中國的西方社會,當疫情殺到之時,卻又是如此手足無措。凡此種種無一不值得港人思考「心中的那個想像」與現實是否一樣。
立場影響了判斷力
對香港而言,疫症可謂在「最壞時刻」來襲,為仍深受反修例運動撞擊的脆弱時局火上加油,政府在口罩供應等迫切問題上未能急民之所急,使過時施治思維與僵化官僚作風表露無遺,進一步跌向失去管治威信的深淵;另一邊廂,反修例引燃的政治亢奮與二元對立情緒也持續發酵,不但使得設立檢疫中心等不可或缺的防控措施無法在理性社會氛圍下成事,甚至發生多宗以放置炸彈等極端行為企圖迫使政府「全面封關」的嚴重案件。我們對這些亂象與困局感同身受——做為香港的媒體,《香港01》致力為社會提供關於疫情發展的各種資訊,也對由此觸發的現象與問題剝繭抽絲,作出了不少直白評論。我們既大力鞭撻政府的不作為,也大聲反對一些激進反對者對設立隔離區和指定診所等問題上「為反而反」的態度,當中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聽、願意接受。
無可否認,如今明顯有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在香港社會對碰,體現於「黃」與「藍」的對立:「黄絲」崇拜西方價值,對其有各種美好的憧憬,同時又因討厭中國或是中共而對內地有各種偏見;「藍絲」恰恰相反,對西方不乏批判,但對香港本身以至中國與經濟崛起共同存在的種種社會問題卻視若無睹。當社會充斥這種各自圍爐取暖的心態,無疑極不健康,導致很多人看問題的時候,會自動先戴上一層過濾鏡,先追求「立場正確」或「政治正確」的「友軍」,再去思考到底內容如何。反修例期間,示威者高舉着「黃藍是政見,黑白是良知」的標語,頗令人動容。弔詭的是,隨着反修例示威走向極端,反對示威的人又舉出了同一句標語。到了疫情來襲,雙方又同樣打出「黃藍是政見,抗疫是良知」的旗號。說到底,無論是「黃」是「藍」,看到的「黑白」與「良知」,無非不是「各自表述」罷了。
只有回歸事實本身,放下帶有立場的「想像」,才是真正認識香港、中國、以至於世界的態度。如何才是實事求是?我們認為,中國初期處理疫情存在隱瞞、禁言等流弊,反映了中國體制內的脆弱一面,殆無疑義;但事實亦證明,那些疫情發初期盲目認為外國會比中國「做得更好」,甚至附和於西方媒體主流論述認為「如果發生在外國疫情便不會擴散」的粗疏論調,也已再經不起考驗。把目光再放到反修例風波,我們在政府一年前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之初,便指出它並沒有迫切必要性,但卻不斷然否定它的合理性,並且促請政府要積極聆聽民意,反對其以粗暴手段強行推動;在政改問題上,我們認同中央和港府應正視港人對民主的訴求,但絕對無法接受將香港社會的命運綁在汽油彈與炸彈上的極端作為。
在帶上了「過濾眼鏡」的人面前,這樣的態度兩面不討好:「黃絲」看到的可能只是對他們的批評,並因此標籤成敵人;「藍絲」也因看到對政府的批評而視為異己。這種「盲人摸象」般的情況,在在是囿於立場看待問題的結果。然而,我們始終相信,也一直堅持看待事物必須客觀理性,而不是以個體喜好和立場為標準,目標始終是與社會大眾同行,積極尋找香港的出路,走出「黃」、「藍」對立的撕裂局面。
為尊者諱,為賢者諱?
社會並不應繼續沉醉於以「黃藍」二分方法去理解事物,應以事實為討論問題的基礎,而非以立場先行。在兩極化影響下,很多香港人習慣以陣營為界限,但凡是這邊陣營的,一切都是正確,但凡不是這種陣營的,一切皆是錯誤。這令到很多人對事物的看法都是「對人」,而非「對事」。用西方邏輯學的講法則是「ad hominem」,而非「ad rem」。諷刺的是,一些人不願承認「中國人」的身分,但「對人不對事」這種現象卻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極為相似。中國傳統的善惡觀往往將人性二化,善者恆善、惡者恆惡。這也產生了一種避諱文化,當善者做出惡事時,便要「為尊者諱,為賢者諱」,避免損害其正面形象。然而,一件事孰是孰非,並不會因所做之人不同而異。在當下堅持「對人不對事」的思想,往往令人囿於立場而漸漸失去自我反醒的能力,更可能助長了思想極化的流弊。
有些人批評我們的做法只是「騎牆」,認為結果很可能只是「逐二兔不得一兔」。恰恰相反,作為一個倡議型謀體,《香港01》並不諱言我們不追求傳統意義上所謂的「中立」,不以雙邊討好、各打五十大板為目標。我們希望社會打破「黃」、「藍」對立,因為我們相信,香港社會只有放下意識形態對立、破除心中的「想像」、面對現實作有意義的討論,才是積極推動社會前行的根本動力。為此,我們願與社會大眾一起打破「黃」、「藍」隔閡,並肩找尋香港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