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醫療撥款空泛 攜手抗疫或成空中樓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2月26日)公布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經歷了外圍經濟下行,持續大半年的反修例風波,以及武漢肺炎帶來的負面經濟影響,政府如何規劃今年的財政預算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這其中,因應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療挑戰,再加之香港醫療本就瀕臨「爆煲」,醫療財政規劃更是市民關心的重中之重。然而遺憾的是,財政預算「攜手抗疫」和「加強服務」兩部分都流於空泛,強差人意。

在抗疫方面,預算案提及加強物資的供應,增加醫療、檢疫設施、加強疫情相關的科學研究幾個方向。至於具體如何操作,則未有計劃。然而空有大方向難成其事。以預算案中提到的防疫抗疫基金為例,這300億的基金無論是在全球採購防護裝備,還是支援醫管局工作上,都不盡人意。如今香港口罩供應仍需要倚靠民間自救,醫療人員的防護裝備也捉襟見肘。增撥款項、加大投入固然是必要之舉,但倘若沒有明確的規劃和可行的實施方案,只會讓增撥抗疫款項、加強香港防疫規劃淪為新一輪的鏡花水月。

在常規的醫療財政規劃層面,對比前兩年的財政預算,今年的投入項目顯得乏善可陳。2019年度財政預劃案的新項目有基因組計劃,以12億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及推展計劃,促進相關研究的離床應用和科研發展。該年更增撥了4億經常性資助,擴闊藥物名冊,惠及更多病人。2018年度的財政預算則具體推廣了大腸癌篩選計劃、牙科服務,又主力推動自願醫保、長者醫療券等計劃,加強市民健康保障。

陳茂波於周三(2月26日)公布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張浩維攝)

應津貼醫療輔助行業

今年加強設施、人手,以及推動基層醫療、中醫與精神科發展的六項規劃均是過往幾年常常提及的項目,而且缺乏具體深化。比如在醫療人手的規劃上,今年的措施相較2019年幾無變動,均是從增加資深、高級職位,提高晉升前景,增加薪酬津貼,以及返聘退休人員入手。但挽留退休人才始非長久之計,提高待遇也難比過私院。因此,最根本仍需要增加資助對醫護的培訓。同時,財政規劃時也要拓寬思維,津貼資助更多醫療輔助行業,減輕前線醫生的壓力,側面緩解目前公院醫生因壓力爆煲而流失率高的困境,建立更來良性的醫療用人架構。

其他措施也多是建立在之前已有的規劃上,交代如今進行到哪一步。比如醫療設施、中醫藥發展等,均沒有新的投入計畫。而精神健康服務這樣的主題更是空泛,任何具體措施都沒有,僅有一句「我會向食物及衛生局、勞工及福利局和教育局提供足夠資源,為精神困擾人士提供適切支援」。目前精神治療公院名額嚴重不足,私院費用高昂,財政預算若能增加對精神科醫護人員的培訓資源和引入補貼,以及補助保險行業改善對該類疾病的投保,才能讓有精神困擾的人士得到有效幫助。

總體來說,醫療方面的財政規劃空泛,難以讓人信服它能支援香港社會攜手抗疫,更讓人質疑它能否為瀕臨爆煲的醫療體系帶來實質性的改善。只有詳實可行的財政規劃才能讓公帑得到善用,成為改善醫療的夯實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