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變色龍希拉克逝世 戰後法國時代精神的圖騰
提起當代最著名的法國人,香港人會想到誰?球王施丹?總統馬克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曾幾何時,世界上家傳戶曉的法國人是周四(26日)逝世的前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這個昂藏六尺的巨大身影,縱橫法國政壇四十年,先後出任巴黎市長、總理、總統多項公職。其一生的成敗,恰好反映了戰後法國的歷程及時代精神。
希拉克1932年出生於法國首都巴黎,當時正處於經濟大蕭條與二次大戰之交。1940年納粹德國進軍巴黎,希拉克時年僅八歲。此後巴黎由維希傀儡政府統治四年,1944年盟軍解放巴黎,戰後法國在戰爭英雄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的家長式統治以及新時代的左翼風潮中鬥爭,希拉克亦是其中之一。他受中產的左翼家庭薰陶,曾一度與左翼思潮交集,甚至曾加入法國共產黨,卻同時間深受戴高樂愛國主義影響,投身公務員隊伍,並畢業於法國政經人才搖籃之稱的國家行政學院。不過千里馬也得需遇伯樂,1962年他被戴高樂麾下的總理龐比度(Georges Pompidou)賞識,正式走上四十年的仕途生涯。
也因其成長於戰後風雲色變之大環境,希拉克的政治立場幾度出現天翻地覆之轉變。他曾於七十年代大力支持政府干預市場,然而在八十年代卻成為一個跟列根及戴卓爾夫人無異的新自由主義者。他在學生年代曾簽署一份甚有共產主義色彩的全面廢除核武聲明,但1995年當選總統,甫上任法國便於南太平洋試爆核彈,震驚全球。他也曾於七十年代大力反對歐洲一體化,不過在擔任總理及總統後,漸漸成為歐盟的最有力倡導者。多變甚至自相矛盾之反覆立場,令他有「風向標」、「變色龍」之稱號。不過他堅持法德同盟,在美蘇兩大霸權之間力爭一席之地,則深得戴高樂之道,也令其長期為戴高樂主義保守派的領袖。2003年美英聯軍入侵伊拉克,他便大唱反調,在國際間吹起反戰號角,令其國內民望一度飆升至90%之高位。
當年危機堪比黃背心
不過希拉克從政四十年間的缺失,亦為法國戰後政治的縮影。2007年卸任後,他隨即被控告於擔任巴黎市長時為政黨集資及個人開支有貪瀆行為,最終於2011年被判緩刑兩年,成為目前為止唯一一名被判有罪的法國前總統。然而法國政壇貪腐問題豈止於希拉克一人,在他之後繼任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亦因競選及政黨經費涉嫌出現舞弊行為而官司纏身。2017年總統大選中保守派候選人菲永(François Fillon)亦因疑以公費聘任妻子擔任要職之醜聞,而令保守派首次於首輪投票中被淘汰,極右國民陣線的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漁人得利,晉身次圈。情況一如2002年大選,政府接連爆出醜聞掀起反建制浪潮,意外令瑪琳勒龐之父老勒龐(Jean-Marie Le Pen)首度進入次圈,反映希拉克治下法國人民對政治狀況的不滿 ,但法國各黨派對勒龐充滿戒心,最終跨黨派集中票源,令希拉克在次投票以歷史性82%得票撃敗勒龐,成功連任總統。
事實上希拉克治下推行削減福利的新自由主義緊縮政策,亦激起民間的大力反對。1995年甫上任進行的退休金改革,令全國爆發大罷工,鐵路工人停駛,國家陷於癱瘓。最終政府撤回退休金方案,主事的總理朱佩(Alain Juppé)問責下台。當年希拉克面對的政治危機,不比馬克龍今天面對的黃背心運動簡單。然而在希拉克長達十四年總統任期下,社會不平等問題懸而未決,反而日益加劇,也導致民粹運動重燃,極右勢力再度窺伺政權,民間暴力抗爭不絕。2005年希拉克在任末期,巴黎市郊發生大型騷亂,正正反映沉積多年的種族不平等、社會不公等問題已成法國頑疾。直至今天,它們仍是肆虐法國的老大難。
喜跟平民打交道
希拉克時代的法國在許多人的記憶中,還有1998年一片歡騰下舉辦畢生難忘的世界盃。雄雞隊在球王施丹協助下,在綠茵場上歷史性首度舉起大力神盃。然而幾年後,人們在電視機上看到的卻是同一個城市的街頭汽車在焚燒,社區成為警民衝突的戰場,揭開了表面風光之下社會積累的怨氣。不過,整體而言,希拉克在法國人心目中仍有崇高地位,即使卸任後被判貪污罪成,亦無損其形象。不錯,希拉克擔任公職近半個世紀犯下不少錯失,其政績也毀譽參半,但他不礙於意識形態局限,政治手腕靈活務實,不走精英路線,反而喜歡跟平民打交道,深得農民支持,加上近1.9米高的魁梧身材,以及雄壯有力的握手,的確俘虜了不少外國領袖及國內選民的心。其魅力、幹練及權威,也是相繼接任總統的薩爾科齊與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所欠奉的。現任總統馬克龍雖然也有稱霸的雄心,但要在民粹浪潮中順利掌舵,能力尚待證明。
希拉克是最後一位成長於二戰淪陷歲月、走過冷戰戴高樂時代的法國總統,代表了戰後七十年的法國。回顧其一生,雖有不少缺失及瑕疵,卻不失令人由衷稱許的魅力及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