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外殺人的禁毒戰爭 菲律賓總統再惹爭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當法律無法解決問題時,暴力是否唯一出路?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上周二出席公開活動時,被指承認了去年因毒品罪行下令暗殺一名政治人物。雖然總統發言人事後澄清是「口誤」,但杜特爾特就任總統後發起的「禁毒戰爭」,無疑採取「寧枉勿縱」的態度。他若縱容、鼓勵甚或下令法外殺人(Extrajudicial Killing),不僅是沒有審判下強奪他人生命,也無法重建菲律賓的法治和秩序,賠上社會對法治的信任。

杜特爾特可謂全球最具爭議性的總統之一。(Getty)

《紐約時報》報道,杜特爾特上周提及一名去年被槍殺的市長時,表示「你這畜生,我伏擊你」,引起關注。但他上任總統以來,在毒品議題的言論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勇武修辭自變得正常不過,甚或是攏絡支持者的手法。杜特爾特年前不但將國內的吸毒者與猶太人作類比,「希特勒屠殺了300萬猶太人。現在(國內)有300萬吸毒者⋯⋯我很樂意把他們宰掉。」惹起全球猶太人公憤;他在回應數以千計涉嫌毒品的法外處決時,杜特爾特不但舉起中指回應歐盟的批評,更「即使歐盟在責罵我⋯⋯我當市長時還可以。但是現在不同了,因為我是總統。你為什麼要侮辱我?好像我是你的下屬⋯⋯幹你。」這些言論令人瞠目結舌,足可反映出其管治作風。

菲律賓毒品黑幫問題氾濫多年,國民痛恨不已,杜特爾特的鐵腕政策在充滿爭議的同時,亦受到社會整體支持。(Getty)

這名一度聲稱曾把匪徒從直升機拋人下去的總統,撇除其出位言論,打擊罪案的成績又如何呢?數字上,杜特爾特正式掌權後首35個月,馬尼拉大都會區的嚴重罪案(如謀殺和強姦)銳減57.69%,表面上看似不俗,但其副作用亦不容忽視。禁毒戰爭全面開打後,官方的死亡數字約為5300人,亦有人權組織質疑是「報細數」,另有估算數已突破一萬人。據非政府組織ACLED指出,本年1月以來,杜特爾特的「清潔菲律賓運動」已發生逾450多次對針平民的暴力襲擊,造成490人死亡,使該國名列於印度、敘利亞和也門後,成為全球第四大危險之國(以平民傷亡計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亦因此通過決議,介入調查菲國警方手中的數千個死亡個案。

相較於菲中關係等國際問題,杜特爾特的反對者更多集中於攸關己身的國內議題。(Getty)

菲律賓毒品問題的嚴重,但此能否合理化杜特爾特止暴制亂的鐵血手段?杜特爾特16年上任時宣稱吸毒者達300萬,但據官方危險藥物委員會(DDB)的數據,2015年的估算數字為180萬,反而在杜特爾特的禁毒戰爭揭竿後,DDB統計的吸毒者數目便躍升至2018年400萬至500萬人,杜特爾特本年更稱人數已達到700萬至800萬(約佔總人口 7%)。這個爆炸性的升幅,要麼反映出禁毒戰爭無助減輕濫藥的問題,要麼就是數字被當局誇大,誤導民眾相信國家正陷於危難,合理化禁毒戰爭的手段。回顧杜特爾特擔任達沃市市長時的管治權術,後者的可能性只怕更大於前者。

杜特爾特為掃除國內毒品氾濫、黑幫橫行的情況,成立特別武裝小組,且默許針對毒販及吸毒者的民間死刑行為,引來巨大爭議。(Getty)

誠如哥倫比亞大學的Sheila S. Coronel指出,杜特爾特的管治權術是借用自上世紀當局鎮壓共產主義的叛亂。80年代末期,美國中情局為協助菲律賓圍堵共產主義,向棉蘭老島的平亂行動提供「技術援助」。在此期間,平民可以手持步槍、長刀在街上巡邏,尋找可疑共產黨員「私了」。千禧年後,共產黨員眾矢之的地位卻被「罪犯」取代。2001年,杜特爾特曾在電視節目中,大聲朗讀出市內貧民窟500名毒販和嫌疑人的名字。結果,節目播出後一個月,「杜特爾特名單」上至少四人被發現死亡。這種「公私刑」協作計劃,在當下的禁毒戰爭仍屢見不鮮。

今年7月22日,馬尼拉市民在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國情諮文當日,聚集抗議。(Getty)

菲律賓的毒品問題固然嚴重,需要正視,但此處斟酌的是法治程序公義。事實上,有些治安較差的地方,執法機關為扶正社會秩序,有時會跳過程序公義;以反恐為由,賦予執法部門較大的權力,便是一例。可是,政府在此過程中仍須尊重法律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而法外殺人一舉無疑是未審先判,破壞了無罪推定原則,更遑論私刑難以能符合法律的比例原則。此可謂反映出一個悖論——禁毒戰爭竟是以違反法治原則,重建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