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病入膏肓 財爺以為派糖可以了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四(8月15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一系列包括「撐企業」和「紓民困」的措施,延續過往「派糖」思維。雖然陳茂波聲稱這些措施與《逃犯條例》修訂風波無關,但在最近一段時間,特首林鄭月娥多次指責示威者不惜訴諸暴力,「玉石俱焚」,透過破壞經濟的手段來向政府施壓,令本港經濟雪上加霜。我們希望這些「派糖」措施,只是政府為短期內安撫社會人心的緊急安排,並非果真以為可以單憑這些「老掉牙」的措施,就妄想以為可以解決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問題。

財爺公布的紓困措施,在民生部分包括稅務寬免、綜援雙糧、公屋免租一個月、為每個住戶電力戶口津貼2,000元、為N無人士提供一次過生活津貼,及為幼小中學生提供2,500元津貼等。就現時已知的部分來說,「紓民困」措施料涉資151.4億元。在「撐企業」方面,措施集中在中小企,包括豁免一年物流、零售、飲食及旅遊業等27類政府收費,亦會減免政府旗下公眾街市檔口、零售商店等短期租約五成租金,為期半年。
 
「01觀點」多番強調,政府「派糖」並不能為社會帶來持續的效果。2011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為化解政治危機,而花上360億元用於全民「派錢」。當時確曾止息爭議,但這筆花費對今日的市民有何影響?是否能夠解決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陳茂波推出一系列措拖,希望「撐企業、保就業」(李澤彤攝)

反修例風波引發的爭議從六月燃燒至今,很明顯所反映的已不僅僅是《逃犯條例》本身的問題,而是香港社會政經結構長期不公不義造成的後果,包括政府拒絕改變「大市場,小政府」的施政綱領,不願意承擔起它在居住房屋、社會福利、產業規劃和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責任。若政府只期望透過「派糖」平息民憤而繼續虛度時日,對市民來說就是長期「贏粒糖輸間廠」。
 
事實上,港大榮休教授周永新當年受政府委託提出的全民退保方案,起動基金不過是500億元,如果政府能夠將這筆金額投入起動基金,將能大大改善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遠比「派錢」有效。
  
政府10月發表《施政報告》,必須針對上述層面,提出明確規劃和長遠措施,否則市民的抗議和示威恐仍將無日無之。林鄭上周在記者會上因形容不少示威者「不是社會持份者」而引起爭議,雖然她近日在facebook辯解自己的言論被誤解,稱自己的意思是「除非有好少數嘅人因為覺得自己『無份』而不惜摧毀社會」,但我們要問的是,如果真的有市民覺得自己在社會「無份」,問題不正正是出於政府沒有創造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同時社會也必須反思,為何一批又一批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居然會與自己的社會愈來愈疏離,令到「焦土」思想不斷蔓延?究竟是這些激進人士病了,還是我們的社會其實早已病入膏肓?
 
無日無之的示威,只是社會生病的表徵,政府若企圖用「派糖」措施化解危機,絕對是天真且掩耳盜鈴的做法。林鄭在競選特首時曾提及「we connect」,政府應該思考如何令那些未能成為社會持份者的示威者,重新與香港社會連結。政府應大刀闊斧展開社會改革,措施包括根治居住問題,短期內最少應該全面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作房屋發展用途,以宣示決心;同時向市民承諾全民退休保障;並大力發展本地高增值產業,為本地人創造更多高薪職位等,才是真正令暴力絕跡於香港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