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2.0——阿富汗戰爭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01年,美國遭受「9-11」恐襲後出兵阿富汗,本想速戰速決,推翻塔利班政權,為逾千名死難者討回公道,並把當地民眾從「暴政」中解放。豈料17年已過,戰事不僅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塔利班的勢力更仍佔據半壁江山。
1975年結束的越戰已說明,動輒恃着軍事上的優勢,以單邊主義解決國際爭議,不但難以迎來政治勝利,更會為局勢添煩添亂,如同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所形容,出兵阿富汗無疑是場「愚蠢的戰爭」。所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美國朝野現願意與塔利班共商和平協定,形同患上「集體健忘症」,以權宜之計修正錯誤,而美國近年在區內,以至全球的影響力漸降,是多年來在外交政策上陳義過高之果,實在與人無尤。

收復ISIS失地: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6日)發表國情咨文,指自他上任後ISIS已經從敘利亞消失,同時會加快撤走在敘利亞及阿富汗的美軍,並與塔利班組織和談。(路透社)

越戰健忘症:美撤軍須與「恐怖組織」合作   

去年底,有報道指推崇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已對阿富汗戰爭失去耐性,開始部署撤回長年屯駐當地的美軍。如同一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會談可見,美國已漸疏遠其傀儡政權,選擇直接與塔利班交涉,望結束這場長達17年、早已意義盡失的戰爭。

可是,即使美方的阿富汗和平特使哈利勒扎德(Zalmay Khalilzad)在會後表示,「⋯⋯會談富有成效⋯⋯在重要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但雙方對於何時撤軍、塔利班會否跟喀布爾的傀儡政權談判,仍未有共識。更重要的疑問是,誠如奧巴馬主政時的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特別代表米勒(Laurel E. Miller)所言,「這到底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結束的開始,還是阿富汗戰爭結束的開始?」

要贏得反恐戰爭的勝利,阿富汗軍隊需要外界提供幫助。(視覺中國)

觀乎塔利班現時的勢力範圍,此組織已有效掌控了該國逾半領土(約400個地區中的250個)及其領土上的收益,更在全國進行針對性的暗殺,以削弱美國扶殖的傀儡政權,故不論以何種眼光總結美國反恐戰爭的成效,塔利班迄今仍有效管治阿富汗逾半國土,足可判定美國當初開戰的目標,已跟眼前的客觀結果背道而馳,不僅沒有為民眾樹立穩定且具代表性的政府,更反過來為軍人和民眾留下了創傷。

一如越戰,美軍撤出阿富汗的舉動,實為「面子需要」多於「和平需要」,而後續留下的權力真空,或更導致內亂升級。某程度上,現時美國正在尋找的退場方案,跟昔日越戰也有可比之處。早在1969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及其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本想藉提升軍事和外交壓力,換取北越在談判桌讓步,以確保南越政權在美軍退場後仍能「安然無恙」。

可是,面對北越的頑強抵抗和美國國內反戰浪潮高漲,尼克遜和基辛格不得不調整其戰略,並選擇加快撤軍,減少對南越的軍事援助。如同前歐盟的阿富汗副特別代表Michael Semple所言,到了1973年《巴黎和平協定》時,美方僅在尋找可挽回面子的方案,即釋放被俘獲的美國士兵,以及確立撤兵與南越政權崩潰的「合理間隔」。他也同時指出,現時塔利班期待的結果和盤算,跟當年北越大打消耗戰有着相似的考慮。

越戰期間來自越南的影像。反越戰的運動則在這種轉換之前就開始了。 其中一些人進入了下一步——即從「受害者意識」向「加害者意識」過渡。

十七年徒勞無功之戰 退場或點起內戰藥引 

當然沒有人會希望看到,美軍退出越戰的餘波會在阿富汗重演,但要避免「越戰番外篇」再現,關鍵是如何處理未來的權力真空。所謂的「合理間隔」,其實只是美方為洗脫撤兵帶來的政局動盪而行的權宜之計。撤兵翌年,北越正式將南越吞併,後續的政治清洗不但迫使大量民眾逃離家園,更有上百萬南越民眾被送進勞改營,而美軍把鄰國柬埔寨硬拖入越戰,也間接「成就」了波爾布特(Pol Pot)的赤柬運動,後有超過百萬人在「高棉大屠殺」中被種族滅絕。即使美國未能準確預見上述的爛攤子,也應深明權力真空必定會造就新一輪的權力競爭。

略有常識和道義責任的領導人該明白,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政治秩序,皆須達到所謂的「微妙勢力平衡」,和平方可現實。美國揮軍攻打阿富汗,迫使塔利班避走山區,破壞了既有的勢力平衡,並寄望用自身的軍力優勢來填補權力真空,扶植傀儡政權代為管治。可是,現時在總統加尼(Ashraf Ghani)的管治下,政權不但貪污叢生,也未能兼顧偏遠地區的民眾所需,使塔利班有機可乘,東山再起,由昔日美方欲意推翻的敵人,一躍成為談判桌上平起平坐的合作對象。從勢力平衡的面向來說,美軍撤出後出現的權力真空成為內亂的藥引,不足為奇。

阿富汗選舉:阿富汗國民議會選舉臨近,當地不時遭受塔利班襲擊。圖為10月17日南部赫爾曼德省的一宗炸彈爆炸,造成候選人在內4人死亡,另有7人受傷。(VCG)

再者,即使美國撤兵,這也不代表阿富汗能夠擺脫「外國干預」內政的歷史軌跡。有鑑於戰略位置,阿富汗早成為全球和地區大國競爭的戰場。這從1979年末蘇聯入侵阿富汗,以及美國為擊退蘇聯,暗中資助拉登(Osama bin Laden)為首的聖戰士可見一斑。可以預見,美國離場後,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國等,均會在地緣政治的考量下,以各種手段摻進阿富汗的政局,務求從中分一杯羹。

美軍退場已成定局,雖說方案仍未敲定,但足以衡量功過。17年已過,除了大量無辜平民及拉登和部分領袖被殺外,阿爾蓋達還仍在區內攪局(現在還多了個伊斯蘭國),反恐成效不辯自明。越戰證明,世事發展非如美國天真地假想,可以透過速戰速決,建立扶植傀儡來解決一切。事到如今,不論是何等退場方式,說穿了也是欲蓋彌彰的政治手段,而美國亦是繼大英帝國和蘇聯後,又一個葬身阿富汗這個「帝國墳場」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