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欺詐個案 政府應盡快收回單程證審批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藝人湯唯2017年替香港政府拍攝「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宣傳廣告,鼓勵各地精英來港工作,一展所長。廣告以門來比喻計劃,人才藉此前來這個機會之都。港府一向稱有制度防止欺詐,以偽造文書和假結婚取得居留權,然而,害群之馬禁之不絕,不但浪費公共服務,而且有違吸納精英的政策目標,也令制度蒙污。港府必須多掌握新型犯罪途徑,並且參考其他地方例子,增強識別濫用個案,捉拿不法分子。此外,現時由內地政府審批、香港配合審批的單程證制度存有漏洞,港府應繼續爭取更大的單程證審批權力。

香港人口增長主要是由移民人數,特別是持單程證來港人士所帶動。(資料圖片)

欺詐居留者屢抓不止 執法力度尚待加強

立法會秘書處本月發表研究文件,整理香港過往應對欺詐居留申請行為的方法及成效,並引用英國及澳洲的例子比較。在人才入境計劃範疇,文件指出入境處「僅公布非常有限的資料」,難以判斷把關成效。

就「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申請,自2014年至2018年九月,入境處曾就12宗懷疑提交失實資料或作虛假陳述的申請作出深入調查。針對這12宗個案,所有申請已因未能提供足夠資料而終止處理或被申請人自行撤回,當中有九宗個案入境處正進行刑事調查。在2016年,入境處曾就「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拒絕兩宗懷疑經不良中介提交失實資料或作虛假陳述的個案,另有七宗被申請人自行撤回或中止處理。單從該19宗個案而言,所有嫌疑者也知難而退,側證調查有一定阻嚇力。

正如立法會文件指出,審計署曾在2016年發表報告,要求入境處有需要改善核實「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申請人資歷的隨機核查安排。政府同意審計署的建議,例如記錄檔案,定期進行簡報及抽查,檢討督導核查機制等,又稱已加強核查上述就業安排的文件真偽,值得肯定。

然而,入境處有否網羅所有嫌疑個案,仍存疑問。之所以有此憂慮,是因為媒體年半前仍揭發有移民公司聲稱可以藉「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騙取居留權,另有媒體數月前報道不法集團出售偽造大學畢業證書及成績表。處方必須緊貼形勢,不斷更新核查程序,並且與內地部門合作,及早辨別濫用個案。

現時入境處有多個入境計劃,供香港以外人士來港工作申請工作簽證。當中包括「一般就業政策」(一般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非本地生就業計劃,專供留港工作非本地生申請)。

定罪者少顯搜證困難 收回單程證審批權助調查

有人也利用單程證制度騙取居港權。「01觀點」多次指出,港府應掌握單程證的審批權,不是因為要拒絕內地人來港定居,而是完善審理申請者的資格,避免有人利用中港兩地程序漏洞,透過假結婚取得居港權。

很多人批評現時只由內地政府接受申請和簽發單程證,機制欠透明,而且造就內地官員貪污的空間。其實,入境處已有一定權力掌控資格,即港人內地子女必先取得處方發出的居留權證明書,並附貼在單程證之上,才可以行使永久居留權。

既然港方有權審批子女來港權力,何不爭取把權力擴大至審批配偶資格,以針對假結婚?此問題不容忽視,因為近年大部分被捕個案最後均沒有被檢控定罪。據入境處資料,在2008年至2017年,香港共有10,649人在6,971宗被捕個案,但只有1,733人成功被檢控。保安局去年回應,原因之一是法院要求舉證要達到「無合理疑點的最高要求」,例如具備犯罪中介集團付款的財務交易,或者疑犯自行認罪。

當然,犯罪集團和當事人會盡力避免執法人員「人贓並獲」,盡力不留痕跡,執法者多數依靠市民舉報、突擊家訪、搜集出入境紀錄及環境證供、對涉案人士問話,使得虛假婚姻關係不易證實。再者,現時社交媒體流行,尋找假伴侶可以更隱密,甚至毋須中介代勞,搜證將會愈趨困難。

收回單程證審批權,有助港方集齊申請者的證明文件,方便審核,並根據香港現實狀況釐訂名額數字。坊間對香港如何全面收回審批權有不同意見,提議之一是與非本地受養人制度一視同仁。這就不單要證明婚姻或子女關係,而且內地親屬要證明過往無不良記錄,本地親屬則要證明滿足基本經濟條件,並提供適當居所。這安排的好處是減少內地官員藉此貪污的機會,又可統一家庭團聚原則,避免差別對待。

改革入境政策不能拖 步伐須謹慎

政府建議三隧分流方案也多番折騰,修改單程證審批準則定會掀起更大、更長時間的爭議,需要仔細商討。再者,曾有社會政策研究者提醒,經濟條件的要求會有反效果,例如本地親屬離世,或虐待受養人時,受養人不敢求助,因為擔心被遣回內地。政府必須聆聽各方意見,提出周全方略,尤其思考如何減低政策改變的不良後果。短期內,政府可參考立法會文件引用的外國例子,構思延長可疑結婚個案通知期,增撥人手抽查等措施,增加假結婚的成本。

香港出生率及死亡率低,單程證及各項入境計劃成了人口增長的最大因素,因為單程證審批權不在港方,港府難以掌控來港定居的時間和人數,阻礙教育、醫療和就業等政策的規劃。近年的族群爭拗,加劇社會矛盾,質疑上述人口來港的正當性,正是矛盾源頭之一。因此,不論為保障正規個案,平息社群之間的猜忌質疑,還是釐訂人口政策,港府務必打擊居留欺詐行為,並收回單程證審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