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士司機自焚抗爭 只因Kakao「Uber化」?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韓國本周四(20日)有數以萬計的士司機集會,反對手機應用程式 Kakao 推出共乘服務。抗議行動自十月開始,到12月10日,更有一名司機自焚死亡,引起群情洶湧。事件發生後,有不少民眾投訴繁忙時間一車難求,又不滿司機喜歡挑長途客,不願接載短途客,他們希望競爭會改善司機態度,但這些說法忽視了的士業界的結構性問題。不論韓國、香港,還是其他地方,租車的士司機本就受到車主剝削,科技革新則更進一步衝擊傳統行業,招致民怨。政府和社會必須想辦法,根治車主主導的行業結構性問題,助司機掙回足夠收入,使其有力與新對手競爭。

韓國CBS廣播電台10月份委託Realmeter,對全國500名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民調結果顯示,56.0%受訪者讚成Kakao推出叫車應用程式,認為可為出行帶來方便;28.7%的人認為需維護的士司機的權利而表示反對,餘下則回答「不清楚」。(路透社)

抗擊叫車程式 不分外地本地

的士司機抗議共享汽車平台搶掉生意,平台司機抗議公司酬勞不公,並非新事。韓國的特別之處,是司機抗議的對象,並非Uber、Lyft這類跨國平台,而是國產通訊軟件Kakao轄下的Kakao T Carpool。話說回來,司機早在2015年就阻止Uber擴張,韓國政府和法院也先後禁止私家車載客。Uber最終關閉一般私家車叫車服務,只剩下豪華版及弱勢社群服務,以及的士召喚程式。

當時,不少人估計韓國政府打算培植自家召喚平台,尤其是Kakao Taxi,所以力阻外地營運商。事實上,當地的士司機起初相當支持Kakao Taxi,因其緊扣當地最流行、同系列的通訊軟件Kakao Talk,容易吸引乘客使用,讓加入平台的司機收入上升。在2016年,Kakao Taxi發表調查,指加入該平台的的士司機受訪者,每日平均收入增加約109美金

一名57歲的韓國的士司機12月17日在首爾自焚身亡,以死抗議叫車應用程式的威脅。Kakao在司機自焚抗議的事件發生後,宣布延遲應用程式推出時間。(路透社)

的士昔日夥伴 今天成為敵人

蜜月時光未能直到永遠。Kakao在今年十月宣布年底啟動共乘服務,私家車車主也可藉此載客牟利,以全程費用計,乘客只需付的士車資的七至八成。在新制度下,平台將為的士司機引入競爭對手,隨即招來羣起反對。

雖說法例禁止非法載客取酬,但法例容許私家車在通勤時間共乘及收錢載客,這意味着,以通勤為目的之共乘服務不違法。Kakao利用這灰色地帶,推出新計劃,司機可以提供最多一天兩次共乘。

韓國多地的士司機亦加入罷工「按兵不動」,原本穿梭於街頭的車輛均停入車庫。(VCG)

司機抗拒科技? 還是受盡剝削?

須知道,韓國的士業結構本就不利司機。大部分司機受僱於車行,每天要上繳13至15萬韓元(906至1,045港元),相當於收入的四分之三,每月實際收入可能慬約二百萬韓元(1.39萬港元),只及最低工資。的士司機擔心私家車加入競爭後,收入會再減少,生計更難維持,如今他們群起抗爭,也是可以理解。

韓國的士司機的抗爭,相信港人不會陌生。本地的士司機反對Uber營運,也警告政府不應放寬法例,容許司機載客取酬。不少港人則直指司機只顧業界利益,抱殘守缺,害怕競爭。然而,這種想法忽略司機處境,因為他們正正是被車行剝削的一群,只是無法改變現狀。2015年,韓國有的士合作社Coop Taxi成立,社員既是車主也是司機,在投資一筆金額後,不用上繳收入,每年更可均分股息。現有數十名的士司機參與,不算主流,但未嘗不是突破體制的方法。

港府決意推動智慧城市,當出行方法隨着科技改變,的士業界難以固守現在,忽視個人點對點及共乘服務的要求。那邊廂,政府和民間也需認清,司機是的士行業的磨心,如能為司機脫困,反對聲或可平息,司機乘客都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