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回顧】沙特記者卡舒吉被肢解 見國際政治的叢林法則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所謂「官到無求膽自大」,在宣布不再尋求連任後,出名敢言的前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札伊德(Zeid Ra’ad al-Hussein)表示自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至少會有三國反對其連任,惟他對之感到「高興」。這不僅反映札伊德任內已因人權議題開罪了不少國家,同時UNHCR作為國際人權組織,其運作仍是處處受制於大國政治、恃強凌弱的叢林法則,最後更使本為不可妥協的基本人權,成為國家博弈中的籌碼,可待價而沽。

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的霸道愈發明目張膽。(資料圖片/路透社)

卡舒吉之死 見國際政治殘酷之處

這年頭不少學者、評論員,均緬懷昔日依法而治的國際秩序,並舉出各種路徑,試圖扭轉愈見目標為本、不擇手段的行事作風。2018年,除了尚存數場由內戰引起的人道危機外,旅居美國的沙特異見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被母國情報機關殺害和肢解一事,足可見國際政治的偽善之處。

事件曝光後,不論是沙特還是其盟友美國的立場和修辭,均旨於遮掩暴行,直到土耳其經官媒逐步放出證據,兩國才被迫承認卡舒吉一案是有組織和預謀的行動。雖然國際輿論的壓力已迫使沙特有所行動,將「暗殺小組」繩之於法(只是沙特仍拒絕引渡),但案件的要點,應是如何處理涉嫌在幕後指使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

據稱《救世主》幕後買家是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路透社)

按現行聯合國安理會的運作機制,要全體常任理事國一致首肯,裁制流氓國家沙特,根本是緣木求魚。起初,特朗普欲維持美國在中東事務的霸權地位,試圖為其盟友沙特及王儲洗脫污名,並辯稱「『流氓殺手』可能是卡舒吉神秘失踪的原因」。惟後來東窗事發,美國才一改立場,提出象徵式的制裁行動。可是,當被問及會否以停售軍備來制裁沙特,特朗普卻明言「如果停止向沙特軍售,美國將是『自我懲罰』」,令中國和俄羅斯漁人得利云云。這言論徹底抹去美國過去所倡導的「人權、自由、法治」,亦冷漠地點出了國際關係的本質——「國家利益」永遠是首要考量。

與此同時,夾着近年與美方交惡的背景,不少人起初也以為土耳其將充當肢解案的仲裁國,執行公義,奈何埃爾多安僅是在言論中裝出「新.中東警察」外,其行動仍未脫離現實政治的思維。從土耳其對外公布案中證據的時序和深度可見,當局亦有意把證據當作談判籌碼,試圖從美國身上「為國謀福」。

再者,從最近美國宣布在敍利亞撤軍可見,此舉的根本原因並非是ISIS已「被擊退」,而是向土方釋出善意,防止庫爾德族人藉美軍的援助繼續壯大,繼而挑戰埃爾多安的管治威信(註一)。儘管外界難以得悉兩國的談判詳情,但美方在敍利亞的戰線忽然轉向,不難推敲,土方的「皇牌」,很大可能就是手上王儲與情報機關的對話錄音。

自謀殺案發生後,土耳其伊斯坦堡就有民眾在沙特大使館前,舉行紀念卡舒吉的活動。(視覺中國)
+3

特朗普並沒「破壞」國際秩序 只是道破了自由主義的美麗幻想 

觀乎主流的論調,大多都是批評特朗普上任後破壞既有的國際秩序,彷佛就是把一切「退潮」的責任全歸咎於特朗普,並以他入主白宮之時作為分水嶺,做法有所不公。平情而論,特朗普主政將近兩年,為實踐「美國優先」的選舉承諾,確將國家利益置於一切規範之上。儘管手法粗暴,但其「淺白」的政治修辭,卻揭穿和還原了國際政治中的基本原則——只要國家能維持穩定和繁榮,所有「邪惡的手段」也可算正當。

毫無疑問,歐美作為聯合國的奠基者,本應可藉此超主權組織,消弭國際事務上的叢林法則,迫使各國臣服於依法而治的遊戲規則,以保障人權。奈何在安理會的制度設計上,仍離不開大國政治的思維。從早年南斯拉夫內戰、伊拉克戰爭、到近年也門和敘利亞等內戰可見,安理會「五巨頭」仍是按照自身的利益所求,即是口裏說着人道主義,投票時卻非以解決戰爭為本。情況一如埃爾多安在指摘沙特殘殺記者時,土耳其卻是全球囚禁最多記者的國家,其雙重標準和偽善之處,可見一斑。

自謀殺案發生後,一直透過傳媒發放「證據」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曾揚言,將不會在阿根廷G20峰會上,與沙特王儲會晤。(視覺中國)

不過,點出國際社會的叢林法則,並非要否定過去半世紀,各國意欲建立依法而治的國際體系所付出的努力,反而是要指出過去的政治秩序實非完美,而特朗普不善辭令、恃強凌弱的行事作風,亦只是「加速了」原有國際秩序的崩壞,難言是部分評論暗批的始作俑者。因此,若國際社會真想建構依法而治、將人權視作不容妥協的基本原則,還須靠像卡舒吉般敢於指出社會不公的民眾和團體,單靠「國家」仍是不夠。

註一:同時亦有消息傳出,美國有意按土方要求,引渡被指是2016年政變的首腦居倫(Fethullah Gülen)回國受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