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離世 遺願世人繼續支持腦退化患者 政府須化感動為行動
「光纖之父」、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病逝,太太黃美芸照顧丈夫至最後一刻。港人銘記高錕對通訊科技的偉大貢獻,妻子無微不至照顧丈夫,同樣值得世人稱頌。誠如高錕的遺願,外界要繼續改善腦退化症患者的生活和家屬支援。
醫管局指出,估計在香港 65 歲以上的長者中,每一百人便有五至八人患有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而 80 歲以上更有兩至三成人患上不同程度的症狀。在 2017 年,醫管局正照顧約 2.8 萬名患者,當中約有 1.2 萬人在醫管局精神科部門跟進。
在 2009 年一次訪問中,黃美芸談及夫妻生活。她稱丈夫晚年生活開始有異樣,例如經常忘記帶鎖匙,打麻將反應慢。醫生確診高錕患上初期腦退化症。基金新聞稿指,高錕於 2002 年確診腦退化症。
跟其他患者家屬一樣,黃美芸起初不開心,曾經覺得辛苦和氣餒,因為丈夫患上不治之症。訪問中途,高錕跟太太說這不是很嚴重的事,太太禁不住哽咽。估計太太一方面感受到丈夫用僅有的言辭安慰自己,另一方面,是太太深知丈夫患病,對二人來說也是頭等大事,一句話難以消去身心長期重擔。
的確,患者表達能力和自我照顧能力日降,當中行為和溝通障礙,照顧者未能一下子解決。照顧者眼見丈夫身體機能日漸衰退,很容易灰心喪氣,情緒容易波動。
抱怨過後,黃美芸漸漸學會照顧對方。在 2016 年的訪問,她提醒要多對病人笑,又要找機會放鬆一下,例如交託伴侶給社區中心照顧幾小時。她也助人自助,擔任高錕慈善基金主席,透過自身經歷和人脈網絡,籌集更多資源,推動社會認識腦退化症,協助患者早日斷症和家人尋求機構。
現時政府和非政府機構提供的服務,已經較以往增加及全面,但仍是杯水車薪。在 2017 年,關愛基金推出「智友醫社同行」先導計劃,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將患有輕度或中度腦退化症的長者,轉介長者地區中心,由職業治療師、護士及社工提供為期半年社區支援,服務範圍包括認知及自理能力、家居安全知識、個別照護理方案、藥物管理、家居評估、社交及護老者壓力支援等。先導計劃可惠及社區中大約 2,000 名長者。
正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所指,半年的服務期限太短,需要增長。對象也應擴展至中度及嚴重患者。
現時沒有腦退化症長者的專責服務單位,只能依靠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服務未能針對需要,服務人數也有限。即使社會福利署增加暫託宿位,但立法會議員和業界也批評名額遠遠不足以應付需求。
此外,現時非牟利機構營運的腦退化症照顧中心,不少自負盈虧,收費每次平均約 400 元,難以長期負擔。有估計指高達八成患者,只由親人長時間在家中照顧。誠然,黃美芸家庭生活安穩,尚且要承受照顧壓力,何況是其他缺乏經濟資源和照顧能力的家庭呢?
護老者的付出是最重要,往往最受忽略。民間團體倡議照顧者津貼多年,換來的是審查嚴苛的津貼試驗計劃。正如《01周報》指出,本身津貼金額僅為每月 2,400 元,每天不足 100 元,計劃既不能接受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領取者外,又有最低照顧時數限制。政府不能把津貼當作照顧者的福利,而是幫補照顧者開支,代表社會認同照顧者的努力。
最後,家人應與長者協議,聯絡醫管局制訂預設照顧計劃。當長者病情到末期,醫護人員會根據病者和家人意願,訂立紓緩醫療計劃,或者不作心肺復甦法治療,減輕臨終痛苦。黃美芸和高錕也簽署了,她希望香港所有腦退化病人,可以尊嚴地離開。
高錕與世長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回應,指他和黃美芸為協助腦退化症同路人的善行,令她深受感動。相信二人更希望政府化感動為行動,增強相關支援,及早應付人口老化,無負二人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