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張建宗鼓勵長者工作前 請先改革福利勞工保障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前天(15日)在網誌撰文,擔憂香港的長遠的勞動力質量不足。他鼓勵50至64歲的年長人士及65至74歲的「少老」重投就業市場。工作能夠掙取收入,貢獻社會,豐富人際網絡,本應無分年齡。然而,長者就業,必須出自長者的自由選擇,絕不能為餬口工作,更不應成為被剝削的對象,而且要有足夠就業保障。這要建基於全面可靠的長者福利保障及善待長者工作的措施。未深切洞悉長者就業的原由,就動輒怪責長者不出來工作,無異於陷長者於不義。

張建宗撰寫網誌,講述港府正在推行的人力資源政策。(資料圖片)

張建宗發表網誌,擔憂香港的長遠的勞動力質量不足,遂鼓勵年長人士重投就業市場。他列舉放寬保安牌照年齡上限,諮詢公眾延長新入職公務員服務年期,以及年內改善「中年就業計劃」,發放短期在職培訓津貼給聘用年長人士的僱主為例,以示政府以身作則。政府在三星期前回覆立法會議員相關質詢,指一直也鼓勵僱主改善僱傭措施,善待年長僱員。再培訓局會提供培訓課程協助年長人士投入職場。

香港65歲及以上的勞動人口,由2007年的4.28萬人,增至2017年的12.7萬人,佔同年齡層比例,由5.3%增至11%。參考立法會資料文件,這個比例較2015年,鄰近的南韓(31%)、新加坡(26%)和日本(22%)低。港府估算整體勞動人口及參與率在未來十多年下降,或許因此,張建宗認為有條件提升長者勞動人口參與率,補充勞工供應。

不過,不少長者在職場面對兩大問題:薪金和工作障礙。在2016年,長者的每周工作時數中位數為42小時,較整體工作人口的45小時低。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萬元左右,普遍低於整體工作人口的1.5萬元。

張建宗表示,政府重視提升人力資源質素,以維持香港整體經濟競爭力。(林若勤攝)

當然,工作時數低,兼職上班也是每月收入低的原因。我們不能忽視,近7成長者勞工從事低技術工作,卻只賺取最低工資,薪水微薄。長者從事清潔工,日曬雨淋,困在潮濕環境,欠缺防護措施,比比皆是。誰不想做更舒適的工作?現況是,部份長者教育程度低,加上病痛較多,限制擇業。

更重要的是,一些長者工作並非自願,是因為積蓄不夠退休之用,現時福利保障不足,加上病痛帶來醫藥開支,他們才迫於無奈,重投職場。香港的長者貧窮狀況迅速惡化,人數由2009年36.6萬人,增至2016年的47.8萬人。在各項政策介入後的貧窮長者數目,仍然有33.7萬人,佔長者人口31.6%。一大原因是強積金和福利制度仍有缺陷。強積金的儲錢功能本來有限,還被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對沖,長者員工離職時取得的供款,大打折扣。全民退休保障更是遙遙無期。面對未知的壽命,長者趁有體力時多掙一點,減慢耗用儲蓄,不得不工作。

「01周報」早前報導職業司機高齡化。有業界人士指,司機行業入行門檻低、工作時間具彈性,吸引不少長者入行。不過,的士、紅色公共小巴司機大多自僱,缺少僱主協助供款,強積金累計金額低,不足以應付晚年生活,變相迫使延長工作年期以增加儲蓄。

運輸署數字顯示,60歲以上小巴司機佔行業總人數逾三成。(黃寶瑩攝)

事實上,港人工時之長,早已聞名於世。長者應有選擇權,決定勞碌一生後,是繼續工作,抑或轉換人生軌道,實踐其他目標。但是,在香港,並非每個長者也有選擇權,不少長者要麼為了生計,又礙於各種限制,只能從事低薪刻薄的工作,要麼連工作也沒有,靠政府僅餘的援助,節衣縮食。政府調整的措施只是修修補補,非根本改革。在這個背景下,再叫年長人士就業,離地又涼薄。

張建宗領導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檢視香港未來人力資源分配,保持香港的長遠競爭力。籌劃長者勞動力是必須的,這不僅需要改革勞工政策,還需改革福利政策。要真正推動長者自願就業,在福利範疇,政府堅定取消強積金對沖,實行全民退休保障,確保長者有一定入息和積蓄,再由長者選擇找工作。在勞工範疇,政府需要針對職場問題找對策。要減少低薪剝削,政府要率先修改外判制度。如果是牽涉長者勞保負擔太大,政府應向高風險行業的僱主了解不參加「僱員補償聯保計劃」的原因,也應向保險業界磋商,調整勞工保險計劃,容許更多長者員工受保。最後,政府應適時調整長者在職培訓津貼金額,吸引僱主留下和聘用長者員工。

有心有力,自願希望工作的長者,他們也面對各項工作障礙,包括年齡歧視,工作不夠彈性,投購保險問題。平等機會委員會2016年發表關於職場年齡歧視的研究,受訪在職者擔心聘請年長僱員,容易增加保險費,拖低生產力,不願改變固有工作方式,跟年輕僱員合作有磨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在今年初發表長者生活概況的調查,受訪者經歷求職或繼續工作時,被僱主拒絕。有些工作也沒有彈性工作安排,難以配合長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