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高齡海嘯」襲港 長者誰來照顧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形容香港未來十年面對「高齡海嘯」,人口老化將會衝擊社會,安老服務人手不足是一個主要挑戰。雖然現時安老服務人手不足的情況已日益突顯,政府亦早已建議輸入外勞照顧長者,但不少人對輸入勞工議題仍持抗拒態度。但是,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日趨惡化,安老服務人手不足的情況只會更加嚴峻,如何解決這個難題,不得不早作綢繆。

政府將增撥資源,改善安老院舍環境。(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安老服務需求日增 人手短缺勢加劇

香港人口老化不容爭辯,目前65歲以上的長者超過110萬人,佔整體人口比例達16%,在20年後,這個比例更會升至接近三成。儘管不少健康的長者仍可以獨立生活,但長者的身體機能逐漸老化,以至因為各種病患需要更多的照顧,將是無可避免的事。無論長者選擇居家安老也好,又或入住安老院舍或醫院,誰來照顧愈來愈多的長者,將是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現時安老服務人手不足的情況已愈趨明顯,令服務水準每況愈下,早已為社會詬病。有人會批評,這個情況和行內薪酬偏低,難以吸引新血有關。的而且確,由於不少提供安老服務的機構特別是私營院舍,經營成本壓力不輕,不易提供較優厚的薪金,據悉本地護理員的月薪普遍介乎1.4萬至1.6萬元,說不上吸引。

但更加窒礙新人,特別是年輕人入行的,是護理員的工作相當辛苦。照顧體弱長者絕非易事,除了日常飲食、覆診之外,護理員更不時要扶抱行動不便的長者,甚至協助他們洗澡、清理大小二便,在在需要護理員大量時間和體力,因此在不少人眼中,長者護理的工作是極之吃力不討好。因此,現時任職家務助理和護理員的,少有較為年輕的新人入職,過半數是50歲以上,造成「以老護老」的問題。

>>>【老齡社會】近97%長者拒入安老院 香港人可否老得安心?<<<

荷蘭安老院推出計劃,大學生每月至少服務長者30小時,便可免房租入住。(網上圖片)

勞動人口見頂回落 護理員空缺更難填補

而這個問題,只會隨着人口老化不斷加劇。根據政府上月發表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評估香港未來約三十年的安老服務需求。《方案》估計,包括院舍和社區照顧的資助長期護理服務,總需求由2016年的6萬個服務名額,上升至2030年的7.8萬個。

這個數字反映的,其實有兩個問題,第一是香港長者人口愈來愈多,對安老服務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第二是在人口老化社會,勞工力不足的問題亦會不斷加劇。據政府統計,本港勞動人口總數將在明年見頂,整體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亦只會愈趨惡化,不難預視,各行各業都要面對「工求人」的問題,工作沉重報酬有限的護理員空缺,恐怕更難找人填補。

現實擺在眼前,安老服務人手不足的情況,只會每況愈下。當然,未來的其中一個發展方向,是透過科技協助安老,例如早前的老年科技博覽,展示各項方便長者照顧的器材,例如偵測跌倒和行蹤,自動洗澡裝置,幫助臥床者轉移至輪椅,以至智能藥盒等。不過,不少的器材仍在研發中,而且這些科技設備估計所費不菲,要引入香港和將之普及,還需要長時間。

護理員是其中一個經常超時工作的行業。(資料圖片)

輸入勞工非優先選項 恐怕卻難迴避

因此,香港始終無法迴避長者由誰人來照顧的難題,必須想辦法找來更多護理員,假如香港本地勞動力市場難以滿足這方面的需要,向外招手很可能是無可奈何的選項。

其實,香港的不少照顧長者工作,早已由外來勞工幫忙。有經濟能力的家庭會聘請外傭,據立法會引述政府統計處調查,在2016年,有 60 歲或以上長者成員的住戶,當中有9%聘請外傭,當中包括單身住戶和退休夫婦。同樣面對人口老化的台灣,也引入不少外籍在家和院舍看護。此外,一些安老院舍已從「補充勞工計劃」輸入人手,培訓為護理員,紓緩人手不足,而要滿足未來安老服務的更龐大需要,輸入更多護理員是否一個選項?

當然,為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是每個負責任政府的應有之義,不應輕言輸入外勞。但如果本地勞動力市場無法滿足安老服務需求的時候,這個議題恐怕不能迴避,否則很多家庭或要有成員放棄工作,專職照顧長者,除了會影響到這些家庭的收入以至生活水平,從社會層面來看也會令更多人被逼離開職場,進一步削弱經濟活力。面對逼在眉睫的人口老化問題,當中的平衡要如何取捨,社會恐怕沒有多少時間蹉跎歲月,應當盡快就解決安老人手不足展開廣泛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