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公廁革命要成功 必須改善清潔工待遇
立法會議員姚思榮可說是香港公廁大使,他至少四次詢問政府如何提升公廁質量。今早(11日),他在行政長官答問會詢問林鄭月娥,會否推動「公廁革命」,改善公廁衞生,以及建造特色公廁。林鄭承諾決心改革公廁,正與外判清潔公司跟進,改善工人安排,可望增加資源。政府必須認清,改善公共設施,不能只顧硬件,忽略員工。
保持公廁衞生,即保持香港公眾衞生,提升旅客對香港的印象。要達到目標,政府除了保持排污設施運作暢順外,廁所設計更要配合附近環境,並提升清潔工待遇。三者結合,革命才能成功。
姚思榮來自旅遊界,多次詢問政府部門如何方便遊客尋找和使用公廁,可謂順理成章。最近他留意到山頂旅遊區公廁不足、設備簡陋、骯髒,損害香港形象,希望政府注意。食環署回應,已加派人手加強巡查、加快維修,又與建築署探討改善公廁設計。
其實,不論是否遊客區,公廁質素也需要改進。香港現時有約 790 個由食環署管理的公廁,還有其他公廁由康文署及漁護署管轄。儘管政府部門不時翻新公廁,不少港人也經歷過,上公廁時要閉眼忍氣匆匆方便,生怕多留一刻,惡臭就會湧進身體,頭暈作嘔。有更多公廁,連基本沖廁、去水、抽濕設施也壞掉,連用也用不了。人有三急,也寧願走遠一點,回家或者到商場廁所解決。
再難受也好,一般人只會逗留公廁十分鐘八分鐘,但清潔工就要留在公廁十小時,既要忍受濕淋淋、滿布異味的環境,工作、休息、用膳也在公廁度過,還要時刻用損害皮膚和眼睛的清潔劑清洗廁所,有損身體。遇着自私的用家,隨處排泄,工友還要親自善後,有苦自己知。
工作換到的是甚麼?是被政府外判制度盡情剝削。合約價低者得,工資微薄不可避免,有些只得九千多元。有工會幹事補充,因為最低工資上升,外判商要壓低工資開支,削減夜更工人數目,連累日更工人要清理深宵沒人當值的清潔工作。更令人氣憤的是,不少工友要帶錢打工,自費購買手套等防護裝備。除了薪酬和待遇刻薄,清潔工到外判合約完結時,往往難以取得遣散費。跟其他工人一樣,退休時的強積金隨時被對沖。毫無疑問,政府是推工友到生活困境的共謀。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 11 月宣布,內地推動「廁所革命」,新建改建近七萬個廁所,並在 2020 年完成額外 6.4 萬個廁所,令遊客洗脫廁所老舊形象,兼且提升人民公德,改善生活。政策由城市推進至農村,雖然部分官員做得過火,豪裝廁所,惹來國家旅遊局出聲禁止興建,但大方向是正確的。
香港人口密集,也是旅遊城市,但如果連最基本的衛生設施也辦不好,貽笑大方。因此,政府要持續更新廁所建設和排污系統,探索有助減少滋擾環境的技術,也要做好公民教育,教人保持地方整潔。事實上,有些新建公廁獲得讚賞,例如北潭涌公廁具備生物降解技術,淨化污物,減少臭味。科學園路、科研路、「綠在沙田」社區環保站等公廁,外觀和設施也融入附近環境。
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提升工人待遇。林鄭月娥公開表示改進公廁服務,並找承辦商商議方法,包括改善清潔工人及保安的安排,值得肯定。在海麗清潔工罷工後,政府也正檢討外判服務制度合約。我們盼望政府言出必行,提升薪酬、福利、工作保障等,一同成就「廁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