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美朝對話  「中國出局論」 三大誤區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將於5月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見面的消息,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不少評論人士更興起「中國出局論」的說法。美國知名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美朝直接溝通意味「中國對此幾乎全無掌控力」。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則表示,朝鮮與美國談判的籌碼之一很可能是犧牲中國。然而這類評論存在三個主要誤判。

美國總統特朗普答應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對話,消息由韓國國家安保室鄭義溶率先公布,白宮其後確認。(路透社)

其一,錯誤評估金正恩的意圖以及朝鮮當下所處的戰略階段。其實金正恩願意與特朗普對話,本來就是近半年來自然的發展趨勢。當朝鮮通過去年的核武試爆和洲際導彈試射,向外界展示突飛猛進的核實力之後,金正恩於今年元旦致辭中直言「朝鮮已經完成核大業」。這意味着朝鮮的外交已經進入新階段,嶄新的核實力將轉化為「談判籌碼」,與外界重新展開接觸,扭轉過去多年來被動且受到孤立的情況。

其二,誤判中國在局勢演進中的作用。平壤今年起如此「急切」地向國際社會拋出橄欖枝,與中國在過去一年間配合聯合國決議,對朝鮮落實超強程度的制裁有莫大關係。另一方面,中國在解決朝鮮半島問題上一貫主張「雙軌並進」方式。以現在的局勢發展,朝鮮暫停試射導彈和核試,美韓降低軍演的規格、低調處理,以及現在美朝對話在即,其實已逐漸實現中國所謂的雙軌並進思路。

其三,錯誤理解中國對朝鮮及朝鮮半島的態度。所謂「中國應該對當下局勢感到擔憂」的看法,根本上是基於金正恩上台後「去中國化」的趨勢,從而判斷朝鮮一旦與美國改善關係,會讓其成為「美國針對中國的尖兵」。誠然,朝鮮很明顯正採取「去中國化」措施,發展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對中國而言,這並不一定是壞事。中國外交工作的最高格局就是為國內的改革和發展創造穩定的國際環境。因此中國不介意中朝之間不再是「血盟」關係,綜觀中國政府近年來對待朝鮮的方式,也確實以平常態度對待。事實上,國際政治已進入高度不確定性階段,以往冷戰思維的分析框架早已不再適用。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發言人耿爽上周表態,「這樣的變化有人似乎感到困惑,其實是情理之中」,「我們呼籲各方尤其是美朝雙方盡快進行接觸和對話」,「儘管隧道的盡頭已經顯露曙光,但前行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中國對於此事的態度早已表明,言如是,事實如是,外界又何必多作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