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觀點】特朗普對華態度華麗轉身有何玄機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競選期間的特朗普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曾揚言要把中國列入貨幣操縱國的特朗普,不但沒有把言論付諸實踐,而且在訪華期間對習近平謙恭遜讓,為的主要是達成巨額貿易協議,好讓自己回國時有所交待。特朗普對華的態度大轉變,無非是礙於形勢使然,這不表示美國日後沒有「翻臉不認人」的機會。美國本是與中國貿易的一大得益者,但政客不時基於政治正確的緣故而對中國作出批評,這種情況在臨近美國選舉中尤為明顯,中國不得不保持警惕。

雖然中美在1979年建交和簽訂《中美貿易關係協定》,令雙方每年的貿易往來頻密程度急速上升,但美國多屆在任總統均曾批評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讓中國生產的貨品得以大量向美國傾銷,造成貿易逆差日趨嚴重的問題。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時,更高調宣稱一旦當選,便會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並對其出口的貨品徵收重額關稅,態度較以往的美國總統強硬一大截。

王賀軍表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兩國元首達成了將繼續致力於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的廣泛共識。

然而,不論在4月份習近平訪美期間,抑或在近日特朗普本人訪華期間,也不見他能展現昔日囂張的火焰。取而代之的,是他處處對中國展露出恭維的態度,尤為明顯之處,是他轉為批評美國過往幾屆總統制訂差劣的政策,導致中美貿易逆差擴大。他的那句「我不會怪責中國,畢竟,誰能怪責一個國家為了本國民眾利益,去佔另一個國家便宜?我為中國鼓掌」,恐怕令那些寄望他強硬對待中國的人士大失所望。

但是,除了奉承中國外,那句說話仍可有兩種額外的解讀。首先,特朗普一直強調「美國優先」的方針,他讚美中國領導人能夠把國民的利益置於優先考慮,實則上是曲線讚美「美國優先」方針的恰當性。第二,特朗普在這番說話中,把中國的對外貿易定性為損人利己的行為,只是他不選擇在即場向中國追究而已。

中美企業在11月9日簽署了總額約為2535億美元的經貿協議。(美聯社)

可是,這番說話明顯與事實和道德標準不符。美國指控中國對其傾銷廉價產品,實情是美企透過在中國設立工廠降低製作成本以確保每年賺取龐大的利潤。此外,若非美企得以在中國設廠,美國人民在過往一段長時間能否享用得到價廉物美的產品,實屬疑問。更甚的是,正如南韓經濟學泰斗張夏準所指,美國在過往一段長時間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到自身發展爬升至足夠的成熟程度時,便一腳踢走梯子,要求世界各國落實自由貿易以謀求自身利益極大化。中國看穿了美式謊言,遂在貿易上與世界接軌時,亦保留合理的保護措施,美國便以「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態度批評中國。

無論如何,特朗普較以往美國總統著重美國的商貿利益和國家安全,而非世界各國的人權狀況,已不是什麼秘密。對他而言,能與中國簽訂涉及2,535億美元的貿易協議,可謂是近來少有的建樹。在「通俄門事件」持續發酵下,特朗普的民望持續低企,他甚至有可能面對被檢控或被彈劾的危機。在訪日韓期間,他並無達成甚麼具標誌性的協議。但來到北京後,他能夠促使中國與美國簽訂巨額貿易協議,總算有一項功績可向美國人民和商界交代。

習近平重申穩定的中美關係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合作是唯一的正確選擇。(路透社)

對中國而言,簽訂沒有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實屬明智。須知道,特朗普此人反覆不定,拿了些好處,便可能反臉不認人。中國簽訂沒有實際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則可在日後視乎特朗普的言行,再決定在何等程度上把協議的內容付諸實踐。

可以肯定的說,多年來美國一直既透過與中國貿易而得益,但與此同時為了政治考慮而對中國諸多批評的做法,不會因特朗普一時的華麗轉身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尤其過往的實例顯示,每逢臨近美國選舉的日子,便會有政客選擇以強硬批評中國作為招徠,當中的批評不一定具備邏輯,但始終有一定的市場,能夠吸納一些選票。所以,中國領導人其中一項重要職責,就是要判斷美國何時有玉石俱焚的傾向,何時只是虛張聲勢呈口頭之勇,從而把中國放在最有利的位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