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台慶‧觀點】減少膠劇 製作與播放需適度分離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不少港人批評無綫電視的節目「食老本」、因循守舊、缺乏創意。過往不少文章分析箇中原因,例如管理層長期把持節目策劃,不願嘗試新題材,而舊題材仍然有相當收視保證,也減慢轉變的步伐。香港免費電視台數目少,也缺乏競爭動力。較少人提及的是電視生產模式。無綫長期採取「製播合一」的生產模式,也阻礙多元化資訊在免費頻道播放。要改變此趨勢,政府需要在廣播條款增加播放本地獨立製作節目的時段,增加「製播分離」的比重,刺激新創作和豐富觀眾觀賞口味。

無綫電視節目《流行經典50年》邀請王馨平任嘉賓,與主持湯寶如重唱23年前首播的《美少女戰士》動畫主題曲,令現場觀眾拍爛手掌。(《流行經典50年》節目截圖)

無綫早年發展 「製播合一」成關鍵

無綫其中一個致勝因素,是長期實行「製播合一」的生產模式,包攬節目的製作和播放。在製播合一之上,無綫又僱用大量幕前幕後人員,兼營經理人,重重規限藝人合約,實行自給自足運作模式。這就有異於另一種「製播分離」模式。簡單來說,後者的電視節目,由外面製作公司製作,再出售版權給電視台。

無論從當時或者事後判斷,無綫選擇製播合一有莫大益處,例如掌控節目內容和質素,增強跟藝人商討合約的議價能力,節目的版權、播放權和植入廣告行銷收益也可盡歸電視台口袋。在電視媒體爭鳴,市場擴張之時,效果尤其顯著,也培訓了一代的電影電視製作人才。對手亞洲電視也採用類似模式。近十多年的韓劇風靡全球,韓國電視媒體可說是「三國鼎立」,三家主要電視台各自製作劇集,採取製播合一的製作模式。

製播合一變成流水作業 礙劇集創新

不過,受制於香港的電視牌照數目,製播合一的反效果也隨之出現。同一群幕後製作人長期把持節目策劃和製作,容易依賴過往成功模式,複製過往節目,抑壓新意念。一些無綫編劇在受訪時抱怨,有趣點子不被高層接納,結果播放的搞笑節目,本質上跟二三十年前無異,卻因為有相當捧場客,有收視保證,大感無奈。第二,無綫的劇集製作,一向嚴格控制成本,據信,無綫電視的成本控制小組坐擁大權,不時查核劇集的製作進度、成本,阻礙劇集創新。除了重頭劇的資源較多,一般劇集就唯有將貨就價,但求在財政及意念上穩陣,也間接限制劇集題材。

大台近年唔少節目製作都有「復古」現象,今次《最緊要好玩》係個極端例子。(《最緊要好玩》Youtube截圖)

過去一段長時間,香港只有無綫和亞視兩家免費電視台。在1982年麗的電視易名為亞視起,兩家電視台的實力漸見懸殊,形成一台獨大局面。在一台獨大之下,製播合一加上藝人合約規限,更加鞏固電視媒體的壟斷,例如壓低員工薪酬待遇,旗下藝人和歌手不能用廣東話在其他電視台發言,甚至禁止簽部頭合約的藝人在其他電視台亮相等。此舉無疑削弱其他電視台的競爭力。

直至2013年,廣管局判決無綫違反《廣播條例》。針對獨家合約,廣管局的理由正正是「藝人的供應者制衡力薄弱,難以憑他們一己之力,打破實際的獨家使用權」,並且「以相當低的成本囤積藝人」;針對不可使用廣東話政策,廣管局的理由也是「有防止、扭曲和在相當程度上限制競爭的目的」。判決之後,藝人始能自由穿梭。

預算不足且缺市場 現行制度不利獨立製作播放

既然製播合一是窒礙電視節目多元化,培育電視業製作人才的原因之一,那麼,我們應否推動製播分離?製播分離的常見好處,包括減低成本和引入創意。必須強調,在2015至2027年的免費電視牌照,政府為無綫續牌增加多個條款,包括要逐步增加獨立本地製作節目,由去年每年二十小時遞增至2020年每年六十小時,獨立製作必須獨立於無綫及附屬公司製作公司。然而,每年六十小時只佔翡翠台一年時段不足1%,計及其他頻道的比例就更少,猶如九牛一毛。

《夜曲13》兩位導演羅嘉駿與曾俊宏坦言,拍攝外判節目最大的問題是不夠資金,在有限時間內以有限資金拍攝節目相當不容易。(余俊亮攝)

其實,香港電台電視部和ViuTV播放由本地製作的外判節目數量和時段更多。以港台為例,業界和學者也贊同適度外判,節目製作質素相當不錯,而且為修讀影視課程的學員提供更多實習機會。

然而,現行政策成效不彰。一來,無綫堅持自家製作,連播香港電台節目也大表不滿,更何況是外間製作。有電視製作公司過內人亦指出香港缺乏買家,市場欠奉。二來不少外判製作的資助相當有限,製作者被迫要大力控制成本,難免要犧牲質素。

去年開台的ViuTV稱將繼續投資開拍新劇,但電視台多名製作人員卻未能受惠,要以自僱身份打工。(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政府宜於中期檢討 要求無綫播放更多獨立製作

無綫常說製作和播放更多元化的節目,觀眾看到的是換湯不換藥。但無綫的財力和人力雄厚,新電視台難以匹敵,而觀眾難以一時三刻改變口味。不過,長遠來說,任由一家電視台獨大,只會消耗香港的影視業,輸給冒起中的內地和東南亞同行。港府應該洞悉此趨勢,多管齊下改變電視生態。

資深編導蔡錦源年前接受《香港01》訪問,建議免費電視台要開放頻道部分時段,給外間製作播放,由觀眾決定。上文提及實行製播分離的美國,在1970年,曾經實施《黃金時間進入規則》,規定三家免費電視台的自製節目數量,避免他們壟斷電視製作市場,分開製作及廣播。法案在1996年被廢除,因為已經任務完成,「不再需要」法案規管了。

適度製播分離,有助引入新意念,減少媒體壟斷。惟要注意製作和播放費用需要公道,也要嚴防「假自僱實壓榨」,以免製作者因為資金壓力而反過來扼殺創意。

無綫電視台的免費電視牌照,將於2021年進行中期檢討,無論為製作人著想,或者有利港人開闊眼界,或者為打破一台獨大,政府屆時實應再收緊條款,規定無綫開放更多時段給本地製作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