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港鐵罰款機制搵笨 管理層失誤市民受罰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本月初港鐵觀塘綫故障十小時,市民生活大受影響,更令人氣憤的是,周四(8月24日)政府公布港鐵只需為延誤罰款200萬元,遠少於傳媒估計的2千萬元,因為只計算一班列車的最長延誤時間,根本是取巧。今次事件反映港鐵和港府一味玩弄數字遊戲,愚弄公眾,更關鍵是所謂的懲罰,對港鐵管理層更是不痛不癢。假如港鐵再出現嚴重事故,就扣減管理層的花紅,港鐵還會不會為所謂的世界級準時率而沾沾自喜?

港鐵觀塘綫日前發生信號故障,列車服務受阻10.5小時。(資料圖片)

阻十小時僅計83分鐘 罰則取巧

對於觀塘綫故障事件,港鐵的罰款金額與外界預期差天共地,源於港鐵跟政府簽訂「服務表現安排」,成為港府與港鐵一同玩弄數字遊戲的空間。當天的實際情況,是觀塘綫服務受阻十小時,由上午11時開始故障,到其後搶修,直至當晚約9時半,全綫服務才回復正常。然而,港鐵根據「服務表現安排」,原來只計算整個事故期間最長的列車服務延誤時間,即83分鐘,因此罰款只有區區200萬元。

這張罰單被外界認為過輕,除了近年港鐵頻頻出現事故,已成為「積犯」,而且罰款金額相比起港鐵每年近百億元計的利潤,簡直九牛一毛,顯得毫無阻嚇力。而且,這筆金額會被撥作票價回贈,乘客要再次乘港鐵,才能享用罰款轉化的票價優惠,讓港鐵管理層每年都可裝作慷慨「回饋」市民。但明眼人都能夠判斷,這個所謂的罰則根本「搵笨」。

其實,在2014年,港鐵已經出現兩次只計算延誤最長時間而非整個故障時間。兩次服務分別受阻4小時及3小時,最後計算50及80分鐘最長延誤時間,反映以數字遊戲愚弄公眾,已成港府與港鐵的慣技。更甚者,港鐵本來就是一家政府持有控制性股權的「國企」,港鐵的利潤本來就屬於公共資產的一部分,既然管理不善、導致事故連連的是港鐵的管理層,為何所謂的懲罰,竟是從港鐵公司的利潤,亦即以公共資產來支付?明明是管理層失誤,實際上受罰的卻是市民,簡直豈有此理!

港鐵近年事故頻生,對乘客帶來不便。(資料圖片)

事故頻生花紅照領 豈有此理

雖然政府在本年初的第二次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檢討後,上調每宗事故的最高罰款由1,500萬元至2,500萬元,但只要沒有修訂計算故障方法的漏洞,繼續與港鐵齊齊玩數字遊戲,所謂的罰款上限再高根本沒有意義。而且,這種計算方式的修訂,更未有觸及港鐵管理層的責任問題,造成港鐵不斷爆出故障延誤事故、罰款被「大事化小」、管理層照領巨額花紅,還可在公眾面前侃侃而談所謂的世界級準時率的荒謬局面。

因此,港鐵的事故罰款制度必須作出改革,計算方式除了要確切反映事故的嚴重程度,更要反映管理層在事故中的責任。不少社會人士及立法會議員早已建議,除了以整次事故受影響班次累積的時間計算罰金,把罰金投放於其他交通工具作優惠等外,更應直接將港鐵的服務質素,和管理層的花紅、加薪幅度掛勾,才能真正起阻嚇作用。

的確,在2014年5月,政府回覆立法會時,指出港鐵董事局決定日後「在每年向管理層職員發放與表現掛鈎的薪酬時,嚴重服務延誤事故的情況會列作考慮」。但翻查港鐵近年的年報,未見這個因素具體如何運作,甚至有沒有運作也值得質疑。港府以至港鐵,應該對此作出更全面的交代,甚至一如現時的所謂事故罰款機制,對港鐵管理層有清晰的罰則。

港鐵中期若根據來自基本業務的公司股東應佔利潤計算,每股基本盈利為0.99元,並宣佈派中期息25仙(可選擇以股代息)。(吳煒豪攝)

改革罰則向管理層問責 促港鐵加強保養

管理層「上身」的另一重要之處,在於政府和外界擔心,如果從嚴處罰港鐵,前綫員工會有重大壓力,為了減少罰金而倉促維修,勉強通車。市民當然不願見到港鐵的罰款機制進一步扭曲,正因如此,車務運作過失的責任,則更應反映在管理層的薪酬待遇之中,讓管理層「知痛」,願意花更多心力在日常的維修保養工作上。

港鐵是公共事業,更是「國企」,惟近年故障頻生,已經打擊市民的信心。觀塘綫月初的十小時故障後的僅罰款200萬元,再次暴露服務表現安排的制度漏洞。面對港鐵管理層的取巧、罰款機制的不合理,政府必須用更多板斧促使港鐵管理層承擔應有的責任,包括訂立遇嚴重事故時直接扣減管理層花紅的制度,促使港鐵管理層時刻警覺,要為市民提供穩定的鐵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