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敗走倫敦 巴士還敢加價?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東京地下鐵近日好不威風。先是上個月掛牌上市,不但超額認購15倍,上市首日股價更急升45%,截止今日(11月21日)收市仍然較上市價高出四成多。前日(11月19日)又擊敗港鐵公司,取得倫敦伊麗莎白線的營運合約。東京地下鐵與住友和Go Ahead合資的GTS公司將由明年起營運伊麗莎白線至少七年,可延長最多兩年。

港鐵十年前已曾經跟Go Ahead交手,後者當時夥拍的是法資Keolis。最終港鐵擊敗Keolis/Go Ahead、Arriva Crossrail和National Express三個競爭對手,從倫敦交通局(TfL)手上奪得鐵路經營權,並以全資附屬公司MTREL(即是MTR Elizabeth line)營運。後來易名為「伊利沙伯綫」的鐵路全長128公里,41個車站西迄雷丁和希斯路,經過龐德街、利物浦街和金絲雀碼頭等市中心,東抵仙菲爾德和阿貝伍德。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9月到訪倫敦Paddington站,了解由港鐵營運的伊利沙伯綫。(政府新聞處)

海外交通不乏政府擁有、私人營運

當年合約14億英鎊,港鐵計劃僱用約1100名員工,包括近400名駕駛員。翻查年報可見,倫敦伊利沙伯綫去年為港鐵帶來的收入已經增加至超過31億港元,相當於港鐵非本地業務超過一成二。海外貢獻最大的要數墨爾本都市鐵路,接近138億港元;其次是瑞典業務,超過48億港元。加上悉尼和深圳,港鐵營運海外及中國內地的經驗豐富。相反,東京地下鐵這次奪得伊利沙伯綫經營權,只是首次衝出國際。

四份標書如何分高下,相信只得倫敦交通局才知道,但至少他們有四間營運商可以選擇。不但伊麗莎白線的列車由當局擁有,港鐵目前僱用的員工按照協議亦將轉移到新營運商。倫敦市長將繼續負責決定票價,車資收入繼續撥歸倫敦交通局,營運商專注於提供優質服務。不但是英國倫敦,既然瑞典、澳洲悉尼和墨爾本等鐵路亦由港鐵經營,可見這種政府擁有鐵路、企業競投營運的模式並不獨特。

斯德哥爾摩的地鐵由官方擁有,MTR附屬公司授權營運及維修。(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行禮如儀批評加價 專營模式從不檢討

回看香港,不但鐵路服務由港鐵壟斷,延誤、故障抑或加價都好,市民只能繼續乘搭,就連巴士雖然設有專營權,卻沒有人認為自己有選擇權。九巴、城巴和嶼巴去年6月才分別加價3.9%、4.9%和7%,現在當局又要再審理其加價申請。根據政府文件,「面對持續上升的工資成本和大幅波動的油價,以及與其他交通工具之間的持續競爭,專營巴士營辦商的財務狀況未如理想」。九巴、城巴和嶼巴去年分別盈利2020萬、虧蝕5740萬及盈利290萬,但大家都知道如果虧蝕就足以支持加價,巴士將形同有利潤保障。

政府官員聲稱會從嚴把關,立法會議員莫不要求巴士公司改善服務,反應跟以往審議加價一樣,幾近行禮如儀。他們卻從不提出改革公共交通營運模式,由政府擁有車隊甚至員工,再將經營權定期批予巴士公司。正如倫敦鐵路由官方擁有、政府定價,一樣可以吸引多間公司入標競投,甚至是夥拍來自不同地方、具不同經驗的公司合作,香港專營巴士每日載客接近400萬人次,不會沒有誘因吸引營辦商競逐。

香港人對倫敦、新加坡等城市熟悉不過,去過瑞典、澳洲旅行的不勝其數。為什麼從不探討其他公共交通模式,肯定不是因為坐井觀天。更大的可能是怕麻煩,為免撼動目前的市場結構。若果如此,香港人就只能接受一邊逼巴士,一邊被加價,官員和議員的這齣戲也可以永續,每逢加價就重覆那幾句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