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無情 政府有責
日舊失修、外牆剝落、劏房林立、違規僭建、易生意外……佐敦舊樓可以說是內城區的典型例子。
華豐大廈今個月剛剛踏入60年樓齡,旁邊的美明大廈只年輕一年,斜對面、以前毗鄰嘉利大廈的香港體檢中心落成於1967年,馬路對面的立信大廈更舊,建於1959年。
作為60年代在油尖旺區大批落成的樓宇之一,華豐大廈位處彌敦道及佐敦道交界,對正地鐵站出口,解釋了為什麼它雖是舊樓,人流卻依然不絕。一樓的舊式鐵館屹立三十載,其健美中心的招標已經儼如地標。
樓高16層,每層16個單位,華豐大廈商住混合,在一樓健美中心的樓上,進駐了不少醫館及賓館。後者尤其以交通之便利,專做內地遊客的生意。惟過去「華豐大廈」出現在新聞,通常亦離不開掃黃、掃毒,再其次的就是火警。例如2001年尾三樓的賓館起火,半年後又有另一場火警,2007年尾至2008年初的兩個月內更曾四度起火。
隨着樓價攀升,華豐不少單位給用來作「劏房」出租,一個狹小空間動輒叫價5000元、6000元。即使環境欠佳甚至火警頻生,但一分鐘即達地鐵站,方便市區上班同時減省交通開支,始終有其市場。
對面街的前嘉利大廈大火教訓深刻,當年胡國興完成調查後,除了建議改善消防應變及指揮安排,亦直接催生了《消防安全(商業處所)條例》,以改善大廈的消防安全,當發生火警時一來要阻止火勢蔓延和確保建築物結構完整,二來要讓大廈使用者能安全逃離火場,三是使消防員能安全及順利進入火場進行滅火和拯救工作。
2020年油麻地八死一級火後,消防處及屋宇署亦展開了特別行動,巡查60年樓齡或以上約2800幢住用或商住樓宇,包括九龍城區、油尖旺區以及灣仔區等較多舊樓的地區。理論上,當局應已就違規事項採取適當執法行動,以確保消防及樓宇安全。不過這次華豐大廈的三級火卻造成了至少五人死亡,相信顯示了舊樓的消防安全仍然令人憂慮。尤其是華豐大廈已有業主立案法團,理應對過去作為起火原因的電線問題,以至樓宇的消防安全作出完善。相較之下,「三無」舊樓的危險有多大,更是可想而知。
根據政府統計,全港「三無大廈」約3100幢,雖說較十多年前的逾6000幢相比已大幅下降,但數目仍然不小。再者,60年以上樓齡的樓宇愈來愈多,除了華豐大廈所在的油尖旺之外,九龍城和深水埗亦是舊樓林立。不論是否「三無」,就算成立了業主立案法團,有否積極跟進安全、盡可能減低安全隱患,亦不是沒有疑問。
事實上,油尖旺區議會不久前才討論了「三無」大廈的管理問題,提到希望關愛隊探訪以了解「三無」大廈的實際情況,以及未能成立居民組織或聘用管理公司的根本原因 。惟民政處代表回應指出,要由區議員自行聯絡關愛隊,以及由區議員來了解未能成立管理組織的根本原因。在完善地區治理後,政府部門在行政主導的大原則下是否發揮好應有角色,恐怕存有疑問。
舊樓巡查以及「三無」大廈的管理,坦白說只是表層工作。歸根結柢,為什麼舊樓失修、劏房林立,涉及的是城市更新、舊區居民經濟能力等結構問題。若然基層始終受制於客觀條件所限,他們的居住環境始終難以大幅改善,成為這個自詡國際都會的不幸一面。倫敦格蘭菲塔大樓的沖天大火曾經叩問英國人良知,把低收入階層的窘苦、向富人利益傾斜的城市規劃擺上枱面檢視。在油麻地唐樓大火才三年多後,這次再發生佐敦舊樓奪命火警,香港何時才願意正視基層惡劣的生活環境,追求居住正義以至社會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