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回顧・2|急症室護士親述醫療系統崩潰 資訊混亂之禍
持續逾兩年的新冠病毒疫情,香港一直靠送患者到醫院醫治,密切接觸者強制檢疫的政策,此前都能成功隔絕社區擴散,但終於在第五波破功。2月初已經不少市民用快速測試劑,自我檢測出陽性,但政府一直無方案應對,更一度呼籲患者去急症室,迅速令醫療系統崩潰。
市民要冒着嚴寒,在醫院外露天等候入院,還有急症室堆滿屍體的相片流出,都是這一波疫情慘痛的情景。公立醫院急症室護士Leo(化名)接受《香港01》訪問,直言政府發放資訊混亂,後知後覺,令有需要的人無法得到救治。
醫管局籲快測陽性去急症室 幾日後改口
「有些市民做了快速抗原測試陽性,根據衞生署建議,要去急症室。」2022年2月6日,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在疫情記者會上被追問,若市民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應該如何應對。
不過三日後,政府就改說法,2022年2月9日,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說:「如果抗原測試是陽性,盡量找家人、朋友、速遞,拿深喉唾液樣本,交還樣本之後,耐心在家等候結果,不要去急症室。」
護士:政府反應慢半拍 資訊令公眾混亂
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病房護士Leo(化名)接受《香港01》訪問,回憶疫情高峰期的情況:「好後知後覺,反應慢半拍。政府疫情初期,低估了嚴重性,叫確診人士去求醫,但到大爆發時,就倒轉頭說叫無特別症狀人士,請勿到急症室,會令公眾感到混亂。」
醫護確診致人手大減
「在公院大爆發是在2月中後期,開始陸續有醫護確診,致醫院人手大減,所以當時正是醫護最辛苦的時期。在2月尾,每日確診至少幾千、一萬宗,3月初每日有五萬宗確診。我工作病房醫護及助理,至少有八九人確診,整個伊利沙伯醫院,估計至少有100名醫護確診。」Leo不幸確診,7日之後康復,就繼續回前線打仗。
屍體堆放病房內
急症室不勝負荷,死亡人數亦要不斷增加,醫院殮房爆滿,病死患者的屍體就堆放在急症室內。
Leo說:「因為急症室屍體太多無位擺放,屍體擺在病房四五小時,才有醫護同事送到殮房,屍體長時間放室溫,有機會腐爛及發臭,如果病房病格有空位,都有機會擺屍體在細房內,但好多時候未能做到,好多逝世的病人都只能夠放回病床上,都是與其病人放在一起。」
當局要用貨櫃做臨時殮房,而隔離設施爆滿,大量市民在無教育、無準備下要家居隔離。中央「出手」援建七個俗稱「方艙」的社區隔離設施。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我在不同傳媒上都見到,疫情最嚴重時,在公立醫院有不少長者露天地方,或是帳篷中等上病房,我相信部份個案會,延遲了治理。」
「清零」令輕症患者佔用資源
「香港的檢疫設施,原本以為充足,因為已經有負氣壓房,不是很多國家或城市有那麼多負氣壓房。」許樹昌說,本港2005年後各大醫院都有100張負壓病床,但仍不敵這一波疫情,「一遇到Omicron爆發力那麼厲害,你仍要『清零』將輕微患者隔離檢疫,那公立醫院設施就會不足。就算後來有北大嶼山,用貨櫃起方艙醫院也追不切。」
許樹昌說如果早一點有定點診所,會更好,「不過也有個問題,因未有口服藥,確診了都要找地方隔離,而隔離設施追不上,都會有問題。」
落馬洲河套的應急醫院,由中央興建和營運,更引用《緊急法》建臨時橋直通內地,4月初交付落成時,香港疫情已回落,至今尚未用過。
下一集,記者回到死亡人數對多的地方,安老或殘疾院舍,探討為何最需要保護的一群人,卻處於最危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