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4得主來港領獎 陳茂波:冀港為全球科學更多貢獻
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周日(11月3日)下午在會展舉行,「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4名內地獲獎者親臨香港領獎,約500名嘉賓出席見證。頒獎典禮為「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壓軸盛會,活動由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和香港科學院合辦,同日舉行科學晚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致辭時指香港需進一步鼓勵科研成果產業化商品化。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鄧宏魁,開創利用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改變細胞命運和狀態。他致辭時形容大獎是一個新起點,可鼓勵年輕人去做更有遠見、更有冒險精神、對未來更重要的研究。他希望化學重編程細胞療法可以走到傳統藥物達不到的地方,為未來醫學作出貢獻。
「物質科學獎」由張濤及李亞棟兩人獲得,表揚他們對「單原子催化」的發展和應用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二人的開創性工作,為認知異相金屬催化劑的活性位點打開新局面,也為在原子精度上調控固相催化劑提供了有效途徑,助力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潛力。
張濤感謝團隊過去數十年共同的努力及汗水,也向合作夥伴及家人致謝。李亞棟則感謝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和捐助人、提名人等,亦感激父母、太太和子女,並期望未來單原子催化技術工業化,產生經濟效益,真正造福人類。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獎者孫斌勇,在「李群表示論」上作出傑出貢獻。他表示,未來科學大獎通過民間的力量,設立了有重大影響和良好聲譽的獎勵,可以鼓勵更多人投身科研,他並看好未來數學與電腦結合產生的力量。
陳茂波:港需進一步鼓勵科研成果產業化商品化
在未來科學大獎周的科學晚宴上,陳茂波致辭時再次祝賀4名得獎者,並指國家支持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這當中成功的關鍵,就是上游基礎科學與中下游產業的高效結合。
展望未來,香港需要進一步鼓勵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構建更完整的創科生態圈。港府就此的策略是:一是通過政策;二是通過引進企業;三是通過教育和引進人才;四是推進區域合作,尤其跟粵港澳大灣區的兄弟城市聯動發展。他認為在以上的各範疇,香港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他期待像未來科學大獎周這樣的大型國際科學盛事,繼續為香港的創科事業創造價值、增添能量,讓香港在全球科學進步和技術革新貢獻更多的「香港力量」。
獲獎者與近250名中學生對話 分享科研經驗
另外,4名得獎者早上曾到香港科學館出席「獲獎者與青少年對話」活動,與近250名本地中學生現場對話交流,分享科研經驗,傳承科學精神。今屆活動主題是「年度科學盛事啟迪未來之光」,希望啟發年輕人對科學的興趣及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