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衝突不斷 日本被團協獲諾貝爾和平奬如敲響警鐘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諾貝爾和平獎於11日頒發給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簡稱「日本被團協」),這是繼1974年前首相佐藤榮作以來,相隔半世紀再有日本人或組織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此一廢核倡議團體的獲奬,在當前俄烏戰事、中東衝突、蘇丹內戰等毀滅性衝突肆虐的情況下,已然是一記「當頭棒」;諷刺的是,獲奬的消息公布不久後,便有傳伊朗宣布正考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這難免讓人對當前世界所面臨的核武危機的憂慮不再是杞人憂天。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指出,日本被團協是由廣島及長崎的原爆生還者組成的草根活動組織,形容他們透過目擊者證言,強調核武不應再被使用,爭取實現一個沒有核武的世界。

然而,我們身處的當前環境卻與這個美好的願景越走越遠。首先,由俄羅斯入侵引發的烏克蘭戰爭正進入第三個冬季,雙方至今已經造成了驚人的傷亡,估計雙方死傷以數十萬計。

日本被團協獲奬在當前世界可說意義不容忽視,圖為該組織秘書長田中照美攝於2005年。(Reuters)

在中東,去年暴力事件不斷升級,造成數萬人死亡,其中包括數千名兒童和婦女。 2023年 10 月 7 日,哈馬斯武裝分子對以色列發動血腥襲擊,造成約 1,200 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這場戰爭已蔓延到更廣泛的地區。

據加沙衛生部稱,加沙戰爭已造成超過 42,000 人死亡,其中一半以上是婦女和兒童。自9月中旬以色列軍隊大幅擴大對真主黨的攻勢以來,黎巴嫩已造成1,400多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約100萬人流離失所。

非洲方面,蘇丹遭受了長達17 個月的戰爭破壞,迄今為止,這場戰爭已造成20,000 多人死亡,並迫使超過800 萬人離開家園,而在敵對行動爆發之前,大約還有200萬人已在該國境內流離失所。

10月11日,真主黨與以色列軍隊之間持續敵對,人們在以色列空襲的黎巴嫩貝魯特現場行走。(Reuters)

中東風雲色變……

10月1日伊朗向以色列發射了180 多枚彈道飛彈,以報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等領導人被暗殺後,以方的報復似乎已是山雨欲來,中東多國正在密切注視,特別是以色列著名右翼人士表示,內塔尼亞胡政府應該瞄準伊朗核設施,這也是以色列長期以來視為最嚴重的戰略威脅。

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日前已表示,以色列的反應將是「致命的、精確的,最重要的是令人驚訝的」。

伊朗媒體日前報導,伊朗的國防理論禁止製造核武器,但考慮到以色列的襲擊,39名議員已經去信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呼籲迅速推動核武器的研發。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高級顧問Rasoul Sanaei-Rad最新亦警告稱,如果以色列膽敢將目標對準伊朗核設施,德黑蘭或會改變其核政策。

西方外交官已警告,這將是最極端的報復。美國敦促內塔尼亞胡不要以伊朗核設施或其石油基礎設施為目標。不過,有專家指,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以色列不太可能對伊朗的核設施發動成功的打擊,因伊朗主要的核設施均有嚴密的防禦,而且建在地下深處。

因此,伊朗如果真的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可能會是更令人擔憂的事。自2018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單方面退出伊朗與世界大國簽署的協議並對伊朗實施制裁以來,德黑蘭一直在積極加強其核子計劃,包括安裝先進的離心機,過去幾年來亦一直在濃縮純度為 60% 的鈾,接近武器等級。

自10月1日伊朗導彈襲擊以色列後,全球正密切關注以方如何報復,以及該地區的危險局勢。(Reuters)

雖然據聯合國核子監督機構和美國官員最近表示,沒有證據顯示伊朗正在開發武器。但在伊朗設有檢查員的國際原子能總署估計,假如伊朗選擇這樣做,該國擁有足夠的裂變材料,可以在數週內生產約3枚核彈。

北京:有影響力大國應盡快為中東局勢降溫

無論如何,全球局勢的降溫已迫在眉睫。外交部日前呼籲,各方以冷靜理性負責任態度,處理當前局勢。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中方對中東局勢動盪深感憂慮,反對激化矛盾、擴大衝突,呼籲各方從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出發,以冷靜理性負責任態度,處理當前局勢。國際社會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大國,應當切實發揮建設性作用,防止局勢進一步動盪。」